许叔微是宋代著名医家,其所著《伤寒百证歌》《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普济本事方》四书,是许氏数十年医疗经验的结晶,采方简要,理论清晰,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作者将许氏所引古医籍的原文悉数列出,便于读者能够更好地学习许氏著作。校勘过程中将竖排版改为横排版;对书中古今字、异体字,改为今字和正体字;对书药物用量,保持原书之貌
本书包括《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乙本)《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房内记》《疗射工毒方》《胎产方》《却谷食气》《十问》《合阴阳》《天下至道谈》《杂禁方》《导引图》,约两万三千余字。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妇科、儿科、五官科、方药、房中、药膳等多个学科。2024年是
原书6卷。以经脉为卷首,统论为次卷,三卷以中风为首,而以痹痿厥痉之类于风者踵之,其他暑湿燥火,气血痰积,虚损之类亦然,四卷以下,俱为内伤杂病之诊治。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二十五年刊印本为底本校注出版。为保留古人著作原貌,除将标明版式方位的右改为上,左改为下外,其余旧制,一概未予改动,通假字、异体字等大多未予修改。对于原版中
本书精选近三十年张钢纲和华中健策划的100种左右优秀图书,分七大类,真实记录每本书策划、编辑的心路历程,展示、宣传中医药优秀图书。具体分获奖图书、学术著作、经方专题、青年佳作、丛书套书等七类,每类会有一个简单的概述,包括书名、获奖项目、图书基本情况、编辑手记和书影(3~5张)。希望通过作者平实的语言将做中医药书过程中的
《中国中医药年鉴(行政卷)》2024卷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年鉴》编委会组织编写,综合反映中国中医药工作各方面情况、进展、成就的史料性工具书,创办于1983年,《年鉴2024》为第42卷。作为一部内容翔实、资料完整、各卷衔接、数据权威的大型史料性工具书,《年鉴2022》突出反映中医药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史实,由点
本书基于新安医学医案类古籍文献开展挖掘研究。第一部分提要钩玄新安医学医案类古籍文献的发展源流、存佚状况和保护整理概况。同时整体研究与个案分析相结合,针对新安医学代表性医案类古籍进行考查考证,从著者简介与成书历程、存世版本与藏存状况、医案风格与后世影响、分科范围与主治病种、诊疗特色与学术创新、验案举隅、创方举隅等七个方面
《医宗金鉴》是清朝时期,由太医院院判吴谦领衔,集结众多医学专家精心编撰的一部医学巨著。这部著作不仅在清代医学界广为流传,成为医学教育的重要教科书,而且在当代,它仍然是中医学习者不可或缺的经典读物。书中涵盖了各科医学知识,尤其是那些心法要诀,以其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特点,使得医学理论变得易于理解和记忆,深受广大医学爱好者
朱丹溪,元代婺州义乌人,著名中医学家,金元四大家之一。本集分两个部分,其一是辑录朱氏著述凡11种,即《格致余论》、《局方发挥》、《本草衍义补遗》、《金匮钩玄》、《丹溪心法》、《丹溪手镜》、《脉因证治》、《丹溪治法心要》、《丹溪医按》、《丹溪治痘要法》和《风水问答》。每书予以必要的校勘和注释,并在书首加编“出版说明”,简
本书是“杭州全书杭州文献集成”系列丛书之一种。本书是首次对钱塘医派的医家著作进行系统点校整理,涉及医经、伤寒、金匮、本草等方面。本册内容收录钱塘医派医家清代张志聪编著的《黄帝内经素问集注》(清康熙十一年壬子刻本),该书按《素问》八十篇序列分为九卷,张氏于《素问》各篇之首,多先简解题意,或提要勾玄,以昭示该篇大要;凡重要
本书是“杭州全书杭州文献集成”系列丛书之一种。本书是首次对钱塘医派的医家著作进行系统点校整理,涉及医经、伤寒、金匮、本草等方面。本册内容收录明代卢复撰《芷园臆草存案》《芷园臆草题药》(明天启刻本),明代卢之颐撰《痎疟论疏》(明刻本)、《学古诊则》(《医林指月》本),明末张卿子参订《张卿子伤寒论》(明刻本),涉及广泛,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