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主要根据发展经济学的学科框架,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十八大以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与理论经验进行总结,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角对中国经济发展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实践与理论进行阐释。本教材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全面
马克思的经济哲学(EconomicalPhilosophy)在西方现代哲学的认识论转向意义上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一方面,通过对自霍布斯、洛克以降的自由主义经济哲学传统的19世纪代表,如斯密、李嘉图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意识形态的深刻反思,马克思从社会的、现实的个人出发,彻底推翻了古典政治经济学所预设的抽离的、孤独的现代个体假
政治经济学批判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历史批判。借助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完成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从现实的人及其实践活动出发阐明了历史的生成性本质和人类历史的进程,阐明了资本主义条件下人的自我分裂、对立的生存状态,以及物对人的绝对统治。因此,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仅是新的经济学理论,而且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展开的对
本书着重呈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对劳动是如何进行分类的,以及对经济规律的描述,而这些构成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强大的内驱动力。通过对马克思和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所分别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进行比较,活劳动的作用和功能得以彰显。本书内容还涉及:货币及其在经济分析中的融合问题,特别是对凯恩斯理论展开讨论;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
本书系统梳理了2020年以来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内容由主体部分(第一至八章)和三个专题性研究(第九至十一章)构成。在主体部分,系统梳理了国外相关重要期刊在2020年至2022年间公开刊发的政治经济学类文章。这些期刊包括《科学与社会》《新左派评论》《资本与阶级》《资本主义、自然、社会主义》《批判社会学
本书稿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与实践》教材的配套教辅图书,也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等教材的辅助读本。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不仅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生命力,也增加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使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能够真正在新时代面向“00后”大学生。本书稿立足于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是一个极具科学性和现实性的学科范畴。当代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经济本体论”“经济认识论”“经济方法论”“经济价值论”的总体性遵循。作为具有哲学新高度的经济学思想创新体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思想是解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奇迹,呈现中国特色社会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中西方传统经济思想的理论成就与启示》《先秦与古希腊经济思想的比较》《西方经济学的范式结构及其演变》《历史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方法论的“范式”之争》《道家与范缜》《试论顾宪成融合朱陆两派及其意义》等文章。
资本金融权力体系的哲学批判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作者为日本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长期担任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副会长一职。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资本论》的数理化方面成绩显著,本书是其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本书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框架下对《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理论进行再构筑,并尝试遵循《资本论》各个章节的结构顺序,梳理历史唯物论和剩余价值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