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在运行过程中,由于超标准洪水、自然老化、先天设计或施工缺陷、管理不到位等原因,均不可避免地存在溃坝风险。溃坝可能导致生命损失、经济损失、环境影响及综合性的社会影响等,如何有效量化溃坝风险后果是科学采取水库大坝风险管控措施的基础和关键。本书针对溃坝风险后果开展系统性的分析与论述,主要包括溃坝生命和经济损失风险快速
本书围绕水电工程运行期生态环保措施在实施中所面临的问题,介绍了栖息地保护、生态调度、分层取水等各项生态环保措施的基本概念和应用现状,针对不同环保措施构建了相应效果评价技术体系,并选择典型流域和水电工程介绍了不同生态环保措施效果评价的案例应用。
本书是通过对各类水文监测数据的分析评估,向公众发布降水、蒸发、径流、泥沙、地下水、水质和水生态等水文要素的年度综合信息、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暴雨洪水、旱情、冰情等年度发生发展状况;湖库蓄水量等信息。本书编制范围覆盖全国,包括黑龙江区域、辽河区域、海河区域、黄河流域、淮河区域、长江流域、浙闽台诸河区域、珠江区域、西南诸河
本书为“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81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黄河石头庄冯楼堵口工程实录》《黄河富源之利用》两册。《黄河石头庄冯楼堵口工程实录》详细记录了实施黄河石头庄、冯楼堵口工程的经过,卷末附图表、照片等档案资料。本书总结的治黄经验,如透水坝适宜于黄河堵口,坠石柳坝有助于挑水,引河工程应特别重视等,可供后人参考。
本书为“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73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调查河套报告书》。本次辑录将其分为2册。本书为上册。1919年,冯际隆率团勘察河套情况。冯际隆将沿途所见整理成文并配以图表。督办运河工程总局编辑处以冯际隆所写内容为主体,于1923年编辑出版《调查河套报告书》。其主要内容有潘复呈报大总统的勘测河套报告、调查
本书为史料影印本,是“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84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恩格思治导黄河试验报告汇编》。《恩格思治导黄河试验报告汇编》记录了德国河工专家恩格思在黄河治理方面进行的试验及其报告。恩格思通过一系列试验表明,黄河堤距以宽大为宜,以固定中水位河槽为要。书稿共分五部分,分别为制驭黄河论、黄河丁坝试验简要报告、
本书为史料影印本,是“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87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黄河上中游考察报告》和《黄河水患之控制》。《黄河上中游考察报告》是一部关于黄河治理的考察报告。1946年,国民政府水利委员会聘请国内水利专家,组成以张含英为团长的黄河治本研究团。在对黄河重点地段进行考察后,黄河治本研究团编写了《黄河上中游考察
本书为“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71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豫河志》9—13卷。《豫河志》是一部记录河南省境内黄河(及沁河)水利工程的专志,共28卷,包括图1卷、源流3卷、工程9卷、经费9卷、祀典3卷、职员3卷,约29万字。本书除源流部分征引《禹贡》等史籍外,其余部分则断代为书,记述了清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4
本书为“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72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豫河志》14—18卷。《豫河志》是一部记录河南省境内黄河(及沁河)水利工程的专志,共28卷,包括图1卷、源流3卷、工程9卷、经费9卷、祀典3卷、职员3卷,约29万字。本书除源流部分征引《禹贡》等史籍外,其余部分则断代为书,记述了清顺治元年至宣统三年(164
本书为“黄河国家治理文献集成”丛书第90册,系民国卷分册,收录《历代治河方略述要》。《历代治河方略述要》是一部系统梳理与研究黄河治理策略的图书。本书共12章,详细探讨了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治河策略,包括金元利河南行、宋元治河成就、明清治河方法等,以及潘季驯、靳辅、陈潢、魏源等人的治河业绩和观点。此外,书中还分析了治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