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稿主要记录了1932—1933年新疆社会基本情况和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作者前往塔城、伊犁以及苏联等地的所见所感。作者作为见证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客观记述了新疆从杨增新、金树仁时期到盛世才时期(由相对安定到战乱不休的历史时期),因马仲英祸乱新疆所蒙受的战火之灾及“四一二”政变、第二政变等历史事件,是研究和了解新疆
《新疆是个好地方——导游词》为一部新疆旅游景区导游词,共由17个章节组成,涵盖3A级以上景区200余处。书稿分章节首先对新疆各行政区域的概况及主要景区进行了简要介绍,其次对各行政区域内以浩瀚沙漠、苍茫戈壁、葱郁绿洲、广袤草原、逶迤雪山、湛蓝湖泊和民族风情、文物古迹遗址等为资源的主要景点从基本概况、地理位置、名称由来、历
本书稿是“新疆探索发现系列丛书”中的一册,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西北边荒布道记”,第二部分“西北行”,第三部分“甘肃胜迹”。其中第一部分记录了三位到中国西北地区进行布道的修女所展开的地理考察、记录的风俗民情,向人们展示了当时外国传教士眼中的中国西北边疆的社会现状。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收录了十余篇由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
本书稿是“新疆探索发现系列丛书”中的一册,是林竞自民国七年(1918)十一月十三日从北京出发,前往中国大西北,直到民国八年(1919)八月十五日抵达归化(今呼和浩特市)的考察日记。内容涉及当时考察沿线西北各地的居民村落、山川河流、土地人口、交通运输、商业贸易、自然植被、政治军事、文化教育、民族宗教、民情风俗、农田水利、
《中国历代坤舆志要》全6册,共140卷,全面、系统地收录了上古到明末清初的中国历代地理相关文献资料。本书分20部,分别为土部、泥部、石部、砂部、汞部、矾部、黄部、灰尘部、水部、冰部、泉部、温泉部、井部、舆图部、建都部、留都部、关隘部、市肆部、陵瘦部、冢墓部。各部资料分列“总论”“艺文”“选句”“纪事”“杂录”“外编”等
本书通过历史叙述和历史文献,从历史的视角叙述了青岛城市化的发展过程,展现历史上中山路南北不同的建筑文化形态、商业格局、时尚变迁、民居面貌、人物传奇,表现中山路在前50年成为整个城市的商业和财富领袖的过程,以及和它有关的事件、人物、机构、设施等。体现中山路这条百年老街的历史文化特色,体现城市的先人在推动城市进步和发展中的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令人心驰神往的桂林阳朔是一个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山灵水秀,瑰丽醉人的方域。“如意峰”是在阳朔万千峰林中独步天下的一座“奇峰”。本书为围绕着阳朔“如意峰”介绍的一本风光摄影画册。《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他们在山水间寻求的是精神的宁静和心灵的归宿。所谓“乐”,便是追寻、探求和融入
东山是座美丽的岛。东山自然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众多,有悠久的历史、多彩的人文、美丽的景观、独特的风俗、动人的传说,集《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六大类资源于一身,每年接待游客超过700万人次。东山是座文化的岛。东山是黄道周的出生地,戚继光的练兵地,郑成功、施琅收复台湾的出征地,谷文昌精神的发祥地。东山关帝文化是中原关帝文化的
荆州开元观、玄妙观、太晖观,统称荆州“三观”,是荆州历史文化名称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荆州“三观”保留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建筑特点及完整构件,是我们研究此时期道观建筑形制的重要实物资料。《荆州开元观文物保护与展示陈列工程报告》是对荆州三观之一——开元观的文物保护、环境整治、展示陈列工程报告资料的收集、编写,内容翔实,
《永嘉场——二十世纪江南乡村》,深刻阐述二十世纪江南乡村地理环境与人文精神的风貌。这是一部对农耕社会融合生产与生活的表述,隐含着二十世纪乡村的礼乐风情、村落布局、建筑文化等社会化过程。为探索与记录一个地域的人文地理变化,提供一个社会化乡村的文化蓝本,通过江南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以广博的学识与睿智,记录江南永嘉场的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