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就是探讨在海绵城市理念指导下,城市规划和管理走向生态化、精细化、人性化,在梳理海绵城市的理论体系、解读相关的政策文件的基础上,重点关注从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到详细规划各层次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落实,以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技术创新。本书实例与理论相结合,涵盖从宏观到中微观的规划实践以及设计技术,对创新城市建设发展方面
《城记》出版五年后,新华社记者王军再推出《采访本上的城市》;与《城记》一书着重于宏观层面的叙事不同,此次作者将笔力渗透到中观与微观层面,继续来反思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和中国式的造城运动。《采访本上的城市》这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十年来对中国及欧美城市的调查成果,书中直面当今中国的城市问题,对宽马路、拆迁经济等问题做出系统而深入的
当代都市空间是文化研究不应忽视和不可回避的对象。本书中所谓的都市新空间是指近二十年来北京的新建筑和新规划的场所。一些新空间以旧地名或历史陈迹命名,并不是为了复古或修旧如旧,而是为使空间呈现出更加丰厚的历史意蕴。在将新空间与历史的结合过程中,既有经济考量、商业目的,也有文化功用,本书着重研究的是文化想象力在都市空间的生产
本书共分为上海卫星城发展的萌芽时期(1927-1955)、上海卫星城初步发展阶段(1956-1966)、上海卫星城曲折发展时期(1967年-1978年)、上海卫星城深入发展(1979年-1999年)四部分。
书中所载论文,是2014年第6届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高级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规划历史与理论学术委员会年会所征集的优秀论文,内容涉及规划历史与理论研究方法、人居环境史、乡村城市化与乡村建设、城市空间形态变迁、考古学与城市规划、规划传播与文化、城市规划实践、规划技术与文化的移植、城市住宅等方面。
本书详细地分析了上个世纪中期开始的美国城市蔓延式发展的兴起路程及其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这种蔓延式发展如今也正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持续产生恶劣的后果。
(否)城市复兴中的生活设施:汉英对照:韩语版第370期
完善的基础设施,曾一度使洛杉矶成为美国现代城市的典范,如今却使其陷入了长期的危机之中。城市中房主抱怨、财政短缺、开支攀升等诸多问题,使得城市规划者不能再仅仅依靠新基础设施的建设来解决城市问题。本书检视了由此导致的城市境况,提出了能够缓解环境负荷、组织土地利用与提供服务的网络化、共生的生态系统,为21世纪的洛杉矶及全球其
本书以工业开发先导型新城——天津泰达为主要实证案例,重点以城市功能和空间为主要研究内容,通过借鉴国外新城规划及城市有机生长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全面总结了中国当代大城市地区以工业开发为先导的新城的规划和发展状况,详细探讨了这类新城向有机生长方向演进的趋势、成因及其模式。
2011年初,我们编辑出版了《城市规划快题考试手册》,上市后即获得广大读者的一致肯定,当年内售罄,后屡次加印。 读者的厚爱激励我们对手册进行全面修订,本次再版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优化。1,书名调整。本书围绕城乡规划专业主要的规划设计类型――城市设计展开,针对快速设计方法和表达进行全面、系统地总结归纳。通过简洁、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