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对2021年在三门峡召开的“仰韶文化发现暨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纪念大会”、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的全面记录与总结。大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局、三门峡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承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核心文化,它们的初兴和扩展奠定了高度发达、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青铜文明的基础,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围绕中国广域王权国家诞生及初步发展时期的聚落形态及礼器群的发展与变化,所收的六篇论文分别从考古学、历史文献学、社会学等多维视角,对洛阳盆地的聚落形态、青铜礼
《紫气东来窑火凝砂》聚焦于中国传统艺术品之一——紫砂壶。全书分为总论、材质特征、工艺流程、用壶指南、文献典籍等部分,详细介绍了紫砂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具、制作技法等内容。同时,书中还附有大量宜兴陶瓷博物馆的藏品图片,帮助读者更好地欣赏紫砂壶艺术之美。宜兴紫砂乃中华之瑰宝,它因势而蕴、因茶而生、因泥而优、因技而良、因文而
本书首次将文化景观作为一种方法论,系统地论述麦积山古往今来周边环境、人地关系的变化情况。在时间维度,麦积山石窟于北朝开凿完成之后一直在持续地发生着人地关系的变迁。它作为佛教圣迹、人文景观、文物古迹、世界遗产,涉略的人群对象、社会行为各不相同。在空间维度,本书分别从宏观的道路交通、风格传播,中观崖面开凿的选址、技术,微观
本书分“序篇:敦煌石窟”、“第一部分:丝路重华”、“第二部分:万象人间”三部分,从敦煌石窟艺术出发,展示石窟开凿、壁画绘制、彩塑制作等工艺流程。并收录汉代竹简、中亚货币、丝绸织品、金银器、陶俑、敦煌写经、佛教造像、敦煌壁画临摹作品等各类重要历史文物,呈现了古代敦煌与河西走廊的丝路艺术的千姿百态。
雨花台是雄峙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的一片山岗。自古以来,这里为一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之地。近年来,雨花台及烈士陵园先后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4A级旅游区等。本书为志书,详尽叙述雨花台的发展过程及自然、人文、历史事件、故事,全面反映雨花台的风雨变迁,以及目前的社会定
本书内容包括:马口窑知识介绍、重点陶瓷器介绍、马口陶瓷器高清图片。通过展示图录中的这些陶瓷器,反映出当时独特的审美取向和市井生活趣味,体现了作者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对民间风俗文化的寻根溯源。
本书利用出土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北朝、隋入华粟特人墓葬、围屏石榻葬具的考古资料,借助传世史籍和墓志资料,借鉴学界在中古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粟特人入华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对天水出土的两具石棺床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通过对考古资料的比较研究,阐明天水棺床墓、出土石棺床与前述墓葬及葬具的异同,进一步探讨其年代、族属等学术问题;在中古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