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为谚语集。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流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性的艺术语句,是民众的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蒙古语谚语源远流长,大多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作者经过30多年的广泛收集、整理、编辑加工促成了该稿件,收入近5800条谚语。这些谚语通俗易懂,富含哲理,并将蒙古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展现得淋漓尽致。其内容丰富多
本书以中国经典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为蓝本,讲述“蚕神”、丝绸文化的源头,刻画了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富有大众亲和力的形象,使经典民间传说故事更加生动,让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活跃起来,积极展现中华历史文化深厚积淀,阐释中国人的情感追求和审美趣味,表现博大精深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中国形象。内容
本书收入陈三五娘故事的刊印本和手抄本,其中刊印本包括1915年厦门会文堂的四册,以及台湾樟树出版社《台湾七字仔系列三》中的相关内容,还有曾子良《闽南说唱歌仔(鯰歌)资料汇编》中的陈三五娘歌诗;手抄本包括郭斌源抄本、王光辉抄本、张主示抄本、黄九成抄本四种。
本书分为四篇,包括典故传说、进士之乡、水利命脉、富美奎湖。具体包括情雁墩;莲姑墩;奎潭湖传说;奎湖龙舟会;银盘钿星奎潭湖;梅村与“水泊梅山奎湖街”;张进士移亭改塔;娘娘鞋;五殇坟的传说等。
本书主要介绍湖南花灯戏的历史发展、地域分布、剧种特点、文化习俗等,并分类收集湖南地区花灯戏剧本,包括《王小二过年》《张二嫂回娘家》《范喜良与水孟姜故事》《韩湘子服药》等。
本书是2022年浙江省社科规划课程成果。书稿分上、中、下三篇辑录江南地区有关蚕桑的传说故事、歌谣、谚语;上卷为“传说故事”、中卷为“蚕桑歌谣”、下卷为“蚕桑谚语”,每卷再分细目若干;每首作品均包括标题、流传地区、正文、讲述者(演唱者)及采录者(整理者)、采录时间,部分作品以附记简要说明作品的民俗文化背景或其他。书稿全面
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塘江潮涌最大,是观潮的最佳时间。每年此时,都会有很多人慕名前来观看这一自然奇观。观看闻名中外的钱江秋涛,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经成为一种习俗。 钱塘潮是如何形成的?钱塘堤坝是怎样修筑的?为了避免钱塘潮带来的水患,围绕壮观的钱塘潮又有哪些有意思的故事?《钱塘潮传说故事》精选18个以钱
本书稿中有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补天、夸父逐日、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孟姜女哭长城、牛郎织女、哪吒闹海、八仙过海等精彩故事,故事内容均为精选内容,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023年9月25日,由四川省委和省人民政府,甘孜州委,州人民政府主办的“稻城亚丁村博物馆”开馆仪式将在稻城亚丁村隆重举行,与香巴拉文化为主题的《稻城亚丁香巴拉文化丛书》(1-9册)也将在亚丁村博物馆亮相,该套丛书旨在打造香巴拉生态旅游圈,向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介绍人们梦中的香巴拉,世界的香巴拉。《香巴拉之韵——稻城民间
《麻城古今孝善故事》一书是麻城市文化研究中心和麻城市孝善文化研究会联合编写的麻城当地孝善故事,共计130余篇。这些故事大多数取材于《湖北通志》《黄州府志》《麻城县志》;少部分素材来源于民间族谱。该书分为历史篇和当代篇:历史篇收录政绩突出的官员事迹和普通百姓孝敬父母、兄弟和睦、五世同堂、修桥补路等发生在身边的孝善故事;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