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的想象力》收录作者近年来发表的一系列论文,涉及当代文学史研究、文艺批评和文化研究,既包括对当代文艺批评理论的探讨,又包括对重要文艺创作现象的宏观描述和对代表性作家作品的深入分析。论文集注重在社会历史视野中观察和把握文艺创作的思想逻辑和表意策略,试图将历史与美学融汇贯通,往往借由对文艺创作的分析直指当代思想状况和现
《当代文坛病象批判》系“剜烂苹果??锐批评文丛”之一,该书分为“作家批判”“诗坛批判”“文坛乱象批判”三章,近40篇文学批评文章。长期以来,我国当代文学评论和研究,都是激情的赞美之声有余而客观的批评不足。针对某些作家创作中存在弊病,现有的文学批评家往往避而不谈、视而不见。那种指名道姓,一针见血的学术批评,始终都犹如凤毛
《批评的德性》萃集了青年批评家王鹏程从事文学批评以来的代表之作。青年批评家王鹏程倾慕刘彦和所言的“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平理若衡,照辞如镜”的学术精神和批评理念,追求“有事实感”的研究和批评,并竭尽全力躬行践履,此亦其所谓的“批评的德性”。
《双重审视》一书主要是对批评问题和叙事惯性问题的研究。批评问题包括宏微观及延伸问题。宏观问题包括批评的现代性、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心灵叙事等;微观问题有与创作同步的批评现象、批评主体性、批评话语、批评空间、批评刊物及批评知识规定性等。通过宏微观探讨可知,当前批评之所以问题丛生,重要原因是批评耽于对第二生活甚至流行趣味的
20世纪80年代被视为文化“新启蒙”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文学观念、知识体制与思维框架构成了近四十年来的新主流文化,也是人们理解当代中国乃至整个20世纪的基本认知装置。本书希望在批判性地反思历史的基础上,重新描画80年代文化地图,以作为推进现实思考的参照。全书探讨六个重要思潮,包括人道主义思潮、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寻
本书以新时期女性作家的创作为其观照点,从现代性、新启蒙话语下的性别叙事,自由主义的主体认知与话语镶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返照下的新时期女性文学,解构主义的被破坏与被重叠,民族主义家国情怀的性别视角,消费主义下女性文学的新语境与新形态,意义的终极结构及其书写,语言之维与本体焦虑,性表达与新的形象范式,网络时代的新动向与新危
本书收集了由中国丁玲研究会、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常德市丁玲文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丁玲与当代文学七十年”学术研讨会暨丁玲研究青年论坛中的四十多篇论文,就丁玲文学的当代性、丁玲与当代文学革命主体书写、丁玲与当代文学体制的生成、海外中国学视野中的丁玲研究、性别文化与丁玲文学和丁玲相关当代文学史料等议题进行书写,集中展现了丁
《风雨张恨水》一书分作家论、作品论、读者论、比较论、附录五大部分,主要内容涵盖张恨水生平与创作道路、张恨水的文学成就、张恨水代表作的艺术特色、张恨水小说热持续不衰的社会与文化根源、张恨水与同时代作家的交往与比较等,把张恨水及其作品放在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大背景下考察,引导读者走进张恨水的文学世界。
本文集选入本人1997年进入高校任教以来的部分文艺评论文章共35篇。前期主要从事余光中研究,选取其中公开发表过的文章14篇;后期主要研究和推介本土作家作品,本文集选取其中公开发表过的文章21篇。
本书在校订《朱泽吉学术论文选集》讹误的基础上,收入了《<儒林外史>所秉持的公心——谈贯穿在长篇中的道德意识》全文(原书只有节要),增入《可敬的师范,可感的师恩》《<元明清诗选>校阅散记》两篇文章。全书共分为四辑,收录朱泽吉先生在文学和文献学研究领域方面的成果,对于当今学术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