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时间为轴,分别展现了红色文学经典里的建党伟业(1919-1923)、大革命(1923-1927)、土地革命战争(1927-1937)、抗日战争(193l-1945)、全国解放战争(1945-1949)、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等六个革命时期,共收录反映各个时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影视作品等**代表
本书从网络文学形成和发展实际出发,关注网络文学成长过程中的核心价值趋向,通过对网络文学20年发展的理论梳理,从网络文学的萌发形态、网络文学的早期特征、网络文学类型化发展过程、移动阅读给创作带来的变化、网文IP化对创作的影响、网络文学内容与渠道的关系、文学网站发展历程、网络文学评价体系等方面,对网络文学的流变与转型做了较
《历史语境下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研究》通过整理、研究西方音乐文化的内容,探讨西方音乐文化的形成,分析西方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留下来的经典作品,进而实现音乐文化与现代审美内容的高度结合。本书通过探讨远古时期、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以及二十世纪后的西方音乐风格来展开内容。全书条理清晰,
《粤西文论选》是2015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广西古代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编号:15DZW001)的研究成果之一。该书收录了宋代至清代末年,21位广西籍学者对文学、文人的批评性文章,以反映广西古代学人的文学思想与主张。正文按批评家的时代先后编次,先列批评家的生平事略,其次列文论作品,*后是对文论作品的
本书着眼于中国创意写作在学科建设、基础理论、教育教学、分文体写作、社会实践、公益服务等方面的进展,兼及年度大事记,以专题与编年的方式建构创意写作中国化进程。所收录成果都是中国创意写作研究有代表性学者在最近尤其是2020年的新成果,代表着中国创意写作研究的最新进展。
本书重返文学现场,比较广义地对“伤痕文学”思潮进行深描,重新使“伤痕文学”这一“文艺思潮”问题化,并对其历史背景、现实语境及内在关系等方面做细致的梳理。透过既定的模式和修辞表层,深入到具体的社会机制、思想机制和文学机制,发掘它们内在的复杂性,清晰地揭示出“伤痕文学”从“揭露”到“愈合”的文化建构的变迁过程及内在矛盾运动
中国文学研究有着十分丰厚的学术积累,形成了自己的学术传统,但这也意味着取得大的突破越来越困难。如何走出文学研究的瓶颈状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推动中国文学研究持续深入的进行,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所收文章无论是研究古代作家还是研究现当代作品,都是着眼于这一问题展开。本书所收文章涉及诗文、小说等文体,视野开阔,
本书以龚鼎孳与清初文坛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作者认为,龚鼎孳生前饮誉四海,而身后却沦湮不彰,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挖掘分析,故着手从明清之际时代与文坛双重变迁的视域中考察龚鼎孳的文学创作、文学思想与文学地位。
本书从内证出发,分家论述,鲜明地确立儒家思想是《文心雕龙》主导思想这一中心,并从儒家诸子中有针对性地选取先秦孔子、孟子、荀子,两汉扬雄、王充,以及曹魏曹丕六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综合论述了《文心雕龙》成书所吸收、采纳、运用的诸家思想渊源。
本书为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专业主办的学术园地,主要收集关于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生平、作品的研究,并对当代文学创作和发展趋势,以及中外文学的互相交流进行点评。本期延袭之前的体例,依旧分“声音”“评论”“对话”“谈艺录”“著述”“书评与回应”6个部分,“声音”为“世界文学和青年写作”论坛的文章结集,作者涵盖作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