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旨在以一系列个案研究的形式,回到思想激荡的“五四”历史现场,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化的“五四”叙事和想象,深入“五四”内部不同的话语、观念和潮流的缝隙中,在辨析它们的各自脉络和理路以及相互间的复杂关系的同时,激活被单一的“五四”叙事板结化的历史能量,重新体认“五四”为现代中国奠定价值地基的意义。本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探
本书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委员刘跃进供稿。《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现存的最早一部汉族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是研究中国古典文学避不开的一部文学经典。《<文选>学丛稿》收录作者《文选》学方面的论文27篇,分为三辑:第一辑为《文选》综论,第二辑为《文选》析读,第三辑为《文选》中
本书从玄佛思想合流、早期佛教中心的形成、佛教背景下士僧群体的文学创作三个主要方面,探讨了早期士僧交往的形态及其与文学的关系。对支遁“即色游玄”、慧远“形象本体”之学等思想范畴的内涵及其对文学的影响;会稽、庐山佛教中心山林和文义相结合的特点的形成;东晋诗僧群五言诗创作及其诗史意义;心无宗与陶渊明的自然思想和诗歌艺术;顿悟
“艺术的终结”由美国学者丹托提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广泛的争议。新世纪以来,艺术终结命题成为文艺学和美学中重要话题。围绕着这一命题的指向、艺术和文学的命运、中国是否存在艺术终结现象等议题,很多学者参与其中,进行论证和论争。更为重要的是,一些学者还以此为基点,思考当代中国文艺学、美学的发展路径。因此,本书意在探究这一命
《文学地理学》辑刊是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年会论文之精选,由曾大兴等主编,每年一辑,已出七辑。作者均为中、日、韩三国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包括杨义、蒋凡、刘扬忠、朱寿桐、周尚意、王兆鹏、张三夕、邹建军、陶礼天、夏汉宁、高人雄、戴伟华、海村惟一(日)、金贤珠(韩)等知名学者。本辑刊设有“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学地理学
《广东文学蓝皮书》是由广东省作家协会编,广东省作家协会是在党的领导下,接受中国作家协会指导的全省作家自愿结合的专业性人民团体。协会成立以来,作家们深受时代大潮的感召和浸染,创作了一大批贴近现实生活、反映改革开放、高歌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由此形成了广东主流创作的特点,受到全国文坛的注目。全书按年度每年实施编写,设长篇小
《中国文学研究》是*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板的学术期刊,研究范围涵盖中国古代文学的各个领域。及时反映当今学界的前沿问题和学术进展,为海内外学术研究提供学术平台。目前已出版了三十三辑,在本专业内有一定影响。本辑《中国文学研究》收入论文19篇,内容涵盖先秦至清代著名作家、作品的考辨、分析和
麦家作品在西方世界的广泛传播,被称为当代文学海外传播过程的一个奇迹。该书广泛收集和整理了麦家作品在西方世界译介与传播的手文献,包括了翻译、评论、出版、营销、收藏等方面的资料,系统梳理了麦家作品风靡海外世界的背景与缘由,同时还收入了麦家与哈佛大学王德威教授对谈等珍贵文献,再现了法兰克福书展“麦家之夜”的盛况,为当代文学海
《时代精神与文艺创造》以时代精神与文艺创造的关系为基本理论聚焦点,将所收文字分编为四辑。首辑“与世推移:文学主潮的历史流变”,对新时期之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小说创作的历史流变、作家作品、文化底蕴、时代精神风貌等作了整体性系统性的论析;第二辑“乱花迷眼:变革时代的多彩影像”,对近四十多年来诸多作家作品,尤
本书编选了数十篇关于内蒙古作家冯苓植其文、其人的评论集,这些文章既梳理了作家冯苓植一生文学创作的脉络,也展现了他与作家、评论家、出版家之间的深情厚谊。书中收录的文章基本都是文学界著名作家、评论家撰写的对冯苓植先生作品的评论。例如,一代文学理论大师钱谷融老先生在97岁高龄时为《冯苓植文集》写的总序;上海著名的出版家江曾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