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神价值上,20世纪50-70年代文学伴随着一代人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打开这一时期的文学文本,无论是革命历史题材中的战斗英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劳动楷模,都带着无限高尚的精神风貌活跃在文学的人物画廊中。《青春万岁》中的杨蔷云、郑波等,《创业史》中的梁生宝、徐改霞,《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卢嘉川、江华等,《三里湾》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文艺创作、理论评论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成果和文艺名家,《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名家专访等栏目对此有充分展示,拟将相关成果编辑整合为《〈中国文艺评论〉精选集》(理论卷、创作卷、作品卷)。创作卷刊载傅庚辰、李雪健、孙其峰、郑榕、刘文西等各文艺名家的专访文章。内容无导向问题,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本书主要择取了先秦及魏晋南北朝时期,偶及唐宋以下的文论作品60余篇,包括选、译、评三部分,所选文章使用的底本多为善本或通行本。作者指出,中国古代文论虽源自先秦,而自觉与繁荣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此本书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论致力尤多。为便于学习者理解计,本书特意对所选文章予以翻译。最后,作者又对所涉及的作品及其作者的主要
这是一部深度研究莫言创作及其作品的专著。本书对莫言研究具有开创性。提出了莫言创作系沿着鲁迅开辟道路深度掘进、诗人天职论断的实践、文艺宗旨理论的深化、层次需求理论的体现等一系列创新性观点。作品坚持现实主义文学批评原则,坚持从作品本身出发,坚持“有血有肉”的评判,借鉴接受学研究的方法,深入莫言深沉博大的文学世界,对其公开出
本书以女作家作品作为一个透视窗,考察不同作家对地方书写的不同处理方式,从而体现其作品的不同的文化传承意义。考察侧重客观物质属性中的物质形态、自然地理和地理空间三个方面生成的生命意义、文化传统和文化精神,在文学创作的地方书写中实现文化的传承。本书倾向于从逆向思考角度,从地方文化图景的建构与传承角度研究文学创作的内部生成机
本书主要汇集作者近年撰写的部分学术文章,内容涉及文艺理论、文学批评及传统文化研究等诸多方面。书中文章多持论严谨,视角独到,富有自己思考,从比较广泛的领域表现了作者对当代文艺学、文艺创作及文化建设的观察和睿识,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文艺界和文化界普遍关注的一些热点问题。书中部分文章曾被《新华文摘》等多种报刊转载,且文风明
本书是章太炎讲述系列之一种,由北京师范大学董婧宸编。章太炎视文字学为学术研究的根基,他既是乾嘉学术的殿军,也是我国传统语言文字学走向现代的奠基人。本书从章太炎的演讲、论著、文集中,选编了章太炎讨论文字学和文学的相关篇目,集中体现章太炎对文字学和文学整体认识,可以近距离地了解章太炎对于文字学和文学的研究历程、学术宗旨和学
本书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领域学术论文集,收录文章20余篇,收录文章的作者来自国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本书主要围绕著名作家阿来的作品《云中记》《以文记流年》展开论述,兼从整体论述阿来小说创作中的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由此引申出藏族作家作品的民族史诗的援用,藏族女性作家女性主义的独特表达对当代女性
本书继袭南京大学历史上学衡派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的宗旨,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异途。本书主要有以下几个栏目:(1)特邀演讲;(2)学衡故事;(3)中西文化;(4)世纪回眸;(5)南雍艺海;(6)学林回声。各栏目分别收集相关学者的论文、研究和讲演等,汇集成册,力求从多方面、多角度,生动展示当今时代融汇东西的学
本书是梁鸿鹰的文学批评集,收录的文章是作者近年来思考文学理论问题、从事文学批评和评论具体作品的成果。对文化文学场域,作者始终保持着在场的热情观察、关注,愿意把自己的一些思考记录下来,反复掂量,故将这个集子命名为《在场与审思》。作者在工作间歇或灯下阅读、思考、写作,围绕当前文学的发展,阐述对文学作品的看法和对文学现象的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