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社会学》是卢曼前期作品中的代表作,是对其前期法律社会理论研究的系统总结。该书于1985年被翻译成英文,并成为卢曼进入英语学术圈的敲门砖。在本书中,卢曼在批评传统法律社会学研究进路的基础上,借用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的方法,在系统理论和现象学的工作框架下,将法律视为一种社会结构,细致分析了法律与社会复杂性、偶在性,和人
本书是由江西省5所院校法学院(部)的教师在多年的法律逻辑学教学与研究的基础上联合编写而成的。在内容上,突出江西省法学本科教学特点:既有系统的基本知识点的阐述,也有知识点的提高,既有一定的理论性,更有较强的实务性。在编写体例上,本教材采用引例引导学生进入章节的学习,在章末附有思考题及案例分析,以便学生对本章节的知识进行系
人们常常会问:法是什么?法为什么有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法代表着公平与正义吗?法可以干预一切不道德的行为吗?法是如何制定又是如何实现的?适用法律有哪些方法?法官的恰当角色和实际的角色是什么?……所有这些问题都是法理学所要研究和回答的问题。法理学不仅承载着法学入门与向导的功能,更承载着法律精神的启蒙与传承以及法律思维方
《法律的价值诠释与裁判实践的方法选择》致力于促进此种建立在法哲学和法律方法互动性基础上的有序性的思考,这或许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的理论和实践。
《法律逻辑新编教程(适用于司法院校)/全国政法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包括《逻辑》、《警务礼仪》、《公安传播》、《政法大学语文》、《应用写作教程(适用于政法院校)》、《法律逻辑新编教程(适用于司法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政法院校口才训练与实践》、《警察信息化建设》、《逻辑思维与公考实战》、《申论教程与公考
国内付梓的关于法学理论的国内专著和国外译著不在少数,魏德士先生的《法理学》无疑是其中的翘楚。魏德士是德国著名的法理学家,同时也是德国著名的宪法学家、法史学家、劳动法学家和民法学家。《法理学》一书,比较系统地对法理学的基础问题、法及其功能、法的效力、方法论进行了讨论,是魏德士20多年法学研究和教育生涯的结晶。《法理学》的
《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法学基础理论系列:法社会学》共分十三章,主要包括法社会学的基础研究与具体研究两个部分。前者是想搞清楚法社会学的几个基本问题:法社会学的历史概况与研究对象是什么;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色;西方主要的法社会学家的思想或理论包括哪些;什么是法律的社会基础;法社会学研究的未来趋势显示出哪些特点等问题
李达最早在中国做出了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体系的努力,著作完成《法理学大纲》一书。李达这一开创性的法理学体系的形成,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的历程密切关联,也与李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成果一脉相承。《李达法理学思想研究》因而从源头人手,一并探究李达作为其法理学理论基础的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过程和理论背景,也探究影
《法学方法论丛书·法律的不确定性与法治:从比较法哲学的角度看》探讨了自然法学派、自由法运动、法律实用主义、法律实证主义、法律解释主义、左翼法律理论、形而上学实在论和法律论证理论的不确定性(或确定性)主张,比较了各大法哲学流派的法律不确定性理论的异同和优劣。《法学方法论丛书·法律的不确定性与法治:从比较法哲学的角度看》
《法律经济学(直面中国问题的法律与经济)》由席涛所著,根据文章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将本书文章分为四编:法律的经济分析、立法影响分析、法律与经济风险、经济转型与制度建设。因为主要探讨中国法律和经济问题,所以第二编虽然分析的是美国、欧盟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立法影响评估制度,但主要是通过分析,参考和借鉴法律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