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艺术史》是一部经典的艺术断代史著作,聚焦于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艺术史的历史及其在当代艺术中的回响。本书以时间为串联线索,以艺术运动、艺术家和艺术作品为内容支柱,以绘画、雕塑、建筑和摄影为核心类型,清晰地梳理了现代视觉艺术史的发展和变化脉络。本书英文原版自1968年初次出版以来,历经多位专家数次修订,一直是美国高校
《2019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研究报告》旨在对2019年度中国艺术发展的状况进行研究性的梳理描述、总结概括和学术评估。该报告内容包括中国艺术学理论、音乐、舞蹈、戏曲、话剧、曲艺、电影艺术、电视艺术、美术、摄影、建筑、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的年度研究报告,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红学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研究、传
本书是汪世清先生数十年来搜集、整理的明清艺术史相关珍稀文献资料的汇编。主要整理者为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的白谦慎、薛龙春。书中收录的资料,以明清之际徽州文人及新安画派为中心,涉及明清两代诸多艺术家的生平、交游、活动、作品著录等,其资料来源主要是文人别集、选集、书画录及人物传记、尺牍文献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书稿中既保
数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为什么迎来了新的民族主义浪潮?那个高度“国际化”的艺术世界,究竟是谁的世界?本书从后殖民理论的角度出发,深入解析了后殖民话语及其艺术批评实践,以历时性的方式追溯了殖民史对艺术史的影响,并对当代非西方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进行了分析,从而呈现出了一个杂色斑驳而又具有内在连贯性的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一方面,
文艺复兴、印象派、当代艺术,毕加索、透纳、康定斯基……每个孩子对艺术都有旺盛的好奇心,与他们同游艺术馆时,你是会束手无策,还是直接抛出你的知识积累?孩子愿意听你的讲解吗?他们的疑问你有妥善解答吗? 本书是法国资深艺术史学者写给大人的儿童艺术启蒙读本。第一部分收录63条小贴士,引导读者如何放下成年人的见解,以孩子的眼光
《沙仑的玫瑰》脱胎于三位老师首次在复旦大学校内联合开设的跨学科、跨语种文学精读课,从6个经典的意象入手,从诗歌的意象阐析、绘画的视觉符码到哲学的纵横导引,透过国际的视野、广博的见闻和清丽的文字对三语文学和绘画进行解读,并挖掘了与其有关的独具魅力的人文故事与浪漫典故,配上神秘、高贵、迷离、荒诞、恐怖而又浪漫的画作,让读者
本书内容包括:草书组合条屏;草书条幅;行书中堂;行书条幅;行书手札;国画;隶书中堂;国画四条屏;隶书四条屏;油画;草书手札;水彩;楷书条幅等。
本书讲述了元、明、清三个朝代四川美术的发展成果,内容涵盖绘画、书法、建筑、雕塑、工艺美术五大门类。
本书是为国博主办的“高山景行——孔子文化展”的配套宣传而出版的展览图录,分为“孔子的生平与思想”“儒家学说的形成与发展”“儒家学说的国际传播”“孔子题材艺术作品”四部分,汇集了珍贵文物、古籍以及艺术品240余件(套),总共700余件,其中包括41位当代艺术家创作的40余件孔子文化题材美术作品,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系统展示
提到文艺复兴艺术,很多人的脑海中立刻会浮现出“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这三个名字,“文艺复兴美术三杰”是后人赋予他们的群体性名称,但文艺复兴艺术绝不仅仅这三个名字所代表的那么简单,跨越两百多年的历史,文艺复兴为这个世界留下了数不清的艺术大师的名字与杰作,他们是乔托、吉尔贝蒂、凡·艾克、高斯、波提切利、达·芬奇、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