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看见周围的空气吗?空气是由什么构成的?空气有重量吗?风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肺是如何工作的?吸进肺里的空气和呼出来的一样吗?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什么是压力? 本书用数十张珍贵实景图片、40个趣味实验以及40条由此延伸出的科学知识,带领孩子了解空气的特点,掌握天气的规律,揭开科学的面纱,引导孩子提出问题、动脑思
山洪灾害预警预报技术
本书共分7章,主要内容包括沙尘暴的物理特性、沙尘暴中电磁波的传播特性、带电沙尘对微波传播的影响、球形粒子对脉冲波的散射、各向同性及各向异性带电球形粒子的散射特性等。本书可作为从事电磁波散射、电磁波传播、气溶胶遥感、雷达系统和隐身技术等研究的技术人员、研究生及相关专业科研工作者的参考书。
山洪灾害分析评价技术
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2016)
云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形态不一的云到底有什么共同之处?《手绘云图》着眼于云的分类,将天上看似变幻无穷的云彩进行系统归类,详尽介绍各类云的形成过程和特征,辅以逼真细腻的跨页手绘大图,帮助小读者读懂每一片云。赏云当需抬头,书中亦有气候。
有关古代天文、气象观测的记录、传说和故事的历史文献,十分丰富。历代官方组织或地方民间编写的许多史志、典籍,都有天文、气象、物候及自然灾害等方面的观测记载。我国*早有文字记载的气象观测方面原始档案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经研究发现,殷墟甲骨文卜辞中不但有各种天文、气象、物象等观测文字,而且有天气预测和实况的记载。从考古学家对
《气象大数据》分为9章。第1章介绍气象大数据时代的机遇和挑战;第2章介绍气象的数据资源;第3章介绍气象大数据技术;第4章介绍气象大数据安全;第5章介绍气象大数据在电力能源领域的应用;第6章介绍气象大数据在公路交通中的应用;第7章介绍气象大数据在航空工业中的应用;第8章介绍气象大数据在人体健康和保险领域中的应用;第9章介
2016年,中国传统文化之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体现了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体现了农耕文明的古老智慧,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浓重深厚。 本书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介绍了各个节气的气候物候特点,以及相应的故事、风俗等,文中精心挑选了多首故事,让同
本书汇集了对开创我国人工影响天气事业做出贡献的老一辈领导者、著名学者、首倡者、科技工作者的回忆文章,以及有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国家与地方人工影响天气业务与研究工作的回顾与总结,充分反映了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艰辛的创业、曲折的历程,先行者的开拓奉献、勇于实践、艰苦朴素的精神风貌,前辈学者脚踏实地、造诣精深、无私奉献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