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望远镜”,助我们看得更远,使我们从长远、战略、全局的高度看问题;马克思主义又是“显微镜”,助我们看得更深,使我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要善于从政治上、从战略上、从本质上观察世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观察说明世界,认识和处理国际问题。
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读书学习的一生,晚年读书亦是垂老不倦。他博览群书、勤奋刻苦、生命不息、读书不止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本书作者徐中远同志是毛泽东晚年的图书管理员,并在主席去世后担任毛主席中南海故居图书资料整理小组负责人,对主席的阅读习惯、晚年生活十分熟悉。他以自己亲见的毛主席读书生活的点点滴滴为素材,经过多年
本书立足于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现实问题,遵循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以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为依据,以时间为线索,从历史线条展开,用现代生态学视角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相关著作,返本开新,系统挖掘和提炼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内容体系、深入分析了他们生态思想历史发展内在逻辑及理论特征,探讨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对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现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做人民好教师》分为三篇:第一篇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荐读,共有五个专题,对每个专题所荐读的文章进行简要介绍。第二篇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研究,共有五篇研究文章,分别对应第一篇的五个专题进行深度研读,为教师研读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经典起到导读的作用。第三篇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实践。该篇的设置主要是为了让读者感
中国民生经济协调发展论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伟大的革命。唯物主义历史观对中国的历史研究发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为了掌握和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来指导历史研究,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即钻研经典作家的原著。《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历史理论经典著作导读》是为了帮助大学本科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经典著作,掌握马克思主
孔夫子、毛译东,一古一今,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两大伟人,两者有何关系,这是一个饶有兴味的、有重要价值的话题。对此,国内外论者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视角,以详实的史料为基础,深入地、实事求是地论述了毛泽东与孔子的关系,客观地阐明毛泽东在政治、哲学、教育、道德诸方面对孔子思想批判、继承和发展,阐明毛泽东思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的变迁
本书围绕“诗人毛泽东”这一主题展开。虽然不是毛泽东诗词研究中的空白领域,但目前研究成果所涉猎的范围和深度仍显不足。一些学者探索了毛泽东在各个人生阶段的诗词创作活动,多是按照毛泽东人生经历以及诗词创作的时间顺序展开的。本书打破这种格局,重点把握毛泽东诗词与毛泽东情感的内在关系,将毛泽东在诗词作品当中所倾注的丰富情感梳理出
本书以列宁领导俄国革命和苏维埃俄国建设的实践为主线,梳理了从十月革命至列宁逝世前夕其关于革命和建设的思想和实践,展示出他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阶段特征。该成果注重还列宁思想以本来面貌,在许多重要的问题上刷新了列宁思想的内容,有利于纠正国际国内学术界对列宁主义的非正确认识。本书分三篇,第一篇十月武装起义前后列宁关于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