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辑《世界3》以“海外中国艺术史研究”为专题。20世纪后期以来,中国艺术史研究状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那是西方新艺术史集中影响中国艺术史研究的时期,也是中国艺术史研究者在全面反思的基础上拓展新方法的时代。这个时期既出现了对文人生活进行全面解剖的解构性论著,也出现了具有重建艺术史野心的通史写作;既有来自人类学、考古学的整体
本书收录了瑞金医院职工自己创作的诗辞(包括古体诗、现代诗、散文诗等)、书法、绘画(包括国画和油画)以及摄影作品近百篇,是医院职工精神风貌和综合素养的集中展现,也是医院加强文化建设、推进医学人文建设的一项有力举措。该书籍的出版,将一步激发医务员工的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加强员工凝聚力建设,打造优质医疗服务品牌。
本丛书是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以来抢先发售对48年学术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整理并正式出版的大型文献集,既具有文献资料价值,又具有学术研究价值。此书以中国艺术研究院教学时间为脉络,精选出拥有代表的学者与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结集出版。
百名艺术大师,260多幅油画、水彩、雕塑等名作,零距离感受拉斐尔、达芬奇、毕加索……以及他们的传世之作!14世纪到20世纪的艺术简史,按照时间顺序,以通史的角度呈现艺术的演变。涵盖从文艺复兴到现当代艺米名作,涉及巴洛克、现实主义、印象派、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等多个风格流派,梳理世界艺术史的清晰脉络。
书为“贡布里希研究文丛”书系之一,从英国著名学术出版机构保罗·霍尔伯顿出版社引进版权。书稿起源于2009年6月伦敦大学瓦尔堡研究院在伦敦召开的贡布里希诞辰100周年纪念研讨会,收录研讨会演讲文稿10篇,作者不限于贡布里希研究专家,涉及艺术史、文化史、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学者,如剑桥大学文化史教授彼得&midd
《哈尔滨城市早期美术文化研究/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以图像作为主要的视觉文化主体和研究内容,以空间社会学作为解释美术文化的新范本,在互动的社会关系中,分析了从1898-1945年哈尔滨早期城市美术文化的形成以及外来文化对哈尔滨美术的影响。《哈尔滨城市早期美术文化研究/人民日报学术文库》以时间脉络为经度,以不同的美术主导者在
本书是2018年11月举办的“贡布里希论坛暨文献展”中相关议题的研究文章合集,作者不限于贡布里希研究专家,涉及艺术史、文化史等多个领域。书中,杨思梁、孔令伟、杨振宇、陈平、杨小彦等多位学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和角度出发,围绕贡布里希及其学术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与论述,其中蕴含的思考方向,将对艺术史及相关领域有着重要的价值。
意大利是一个很“现代”:的名字,我们能够随之产生的联想大概是足球和品质品。不过,要是提到此地悠久一点的名字——罗马,大家的态度似乎便立刻庄重起来。“条条大路通罗马”,这句俗谚明明白白地展现了罗马作为“终点”的信心和荣耀。不过,那个罗马早已湮灭,它的宏伟盛大要在何处寻觅?静默无语的万神殿,凭什么撑起了两千年的光阴?米兰的
《给孩子的艺术笔记》共8册。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它为我们了解那些具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艺术价值的物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于普及艺术教育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参观博物馆能够让我们的见识更加广阔,胸怀更加宽广。本套书以国别为纲,精选了包括中国、英国、美国、德国、西班牙、俄罗斯、国和意大
阳光、海浪、斗牛士的红布、弗拉门戈舞舞者的裙摆、\"皇马\"和\"巴萨\",还有那似乎永远不能完工的圣家族大教堂……这些就是西班牙的全部了吧?不不不,远远不止啊!哥伦布已经扬帆,他将要去向何方?塞万提斯笔下的老骑士是否平安回到了家乡?毕加索画作上的姑娘,为何是这般模样?达利的梦境里,藏着什么样的奇思妙想?还有神奇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