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为《德育鉴》撰写题解的机缘,作者在本书中一气呵成又多所发明、自成一体地解答了一系列极为关键且迄今尚未厘清的儒学难题,比如有无公德与私德之分、为己之学为什么反而是成己之学、心学比理学强在哪里、修己与待人的区别何在、道德要不要形上预设、怎样才算是知行合一,等等。本书既承袭了梁启超从《新民说》到《德育鉴》的转向,也发挥了
《德育鉴》是梁启超编著的青年德育教本,全书分为辨术立志知本存养省克应用六篇,按照修身的方法和步骤,摘录编排先秦至明清的儒者的相关言论,并加按语跋识。本书初刊于1905年《新民丛报》,民国时由商务印书馆发行单行本,风靡一时。现由浙江大学中西书院刘东教授作序导读,以方便当下读者阅读的形式出版。
生活之盐,语出《圣经马太福音》:你们是世上的盐。盐是洁净的,盐可调味,谕示人们要过圣洁的生活,要能调和百味。我们活着,就被赐予生活之盐,它超越职业,超越强烈的情感,超越任何立场,构成了我们生活中轻盈和美好的那一部分。作者以意识流的写作手法,截取11天以为超脱人世的思想之旅。从8月13日到10月10日,笔下所涉自然、动物
孤独/美/诚实/感激/疼痛/勇气/命运/拒绝/心碎/拖延/天赋/害羞…… 这52个关键词,刻画了我们人生的模样,你怎样理解它们,就度过怎样的人生。 我们的生活被语言界定。遗憾的是,那些日常中我们常用的词语,它们原初的真意已被蒙蔽,一如人们总是忘了初心。在《慰藉之书》之中,诗人、哲学家大卫&
人文与社会译丛·哲学辑精选丛书内哲学领域的扛鼎作品,收录了伯林、泰勒、麦金泰尔、哈贝马斯等当代哲学大家的代表作,从人类哲学的经典议题出发,关照人类的处境,解决伦理难题,用哲学之辨探究人类存在的根本问题,为亘古的人性思索注入新世纪的哲思灵感。
本书剖析了女性随着年龄增长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给出实用性的解决方案:该如何安排孩子长大离家后的空巢生活;独居的人怎样摆脱孤独,保护自己;有伴侣的人如何维持亲密关系;怎么做一个好的陪护者,与疾病共处;老后的财产如何规划;抱团养老是否可行;怎样通过好的人际关系来缓解绝望情绪等。
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将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紧密结合。本书的教学设计突出系统性:通过系统、全面的训练,促使职业院校的学生成为具有弘扬工匠精神、融入团队、诚实守信、阳光心态、优雅形象、遵规明礼、关注细节、防微杜渐、
如何对待中国传统道德,这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本书就是研究这一课题的学术专著。书稿着重论述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儒家道德为代表的传统道德的批判和继承。他们批判其为专制政治服务,否定个体独立自主性等内容,同时又弘扬其“仁”“恕”“信”等德性。作者在本书中充分肯定了近代道德革命的历史意
本书从潜意识、自我、关系、伤痛疗愈、人生召唤五个方面告诉我们:若能抱持矛盾对立的两极,跳出对单一真相的执着,便可以创造一个新的身份、一种全新的体验:在冲突分裂的自我走向完整的自我中,享受心智的成长,拥有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验。本书分为五章:“走向内在和平”“初见旅程中的自己”“聆听,连接关系中更深的渴望”“疗愈,四句神奇
这本书是作者数十年来对幸福这门科学进行深入研究的结晶。作者认为,我们50%的幸福是天生的,由基因决定;10%的幸福由生活环境决定;剩下40%的幸福则由我们的行为和思维决定,而幸福的秘密就在于这40%。同时,作者还提出了12项可行性极强的行动,这些行动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升这40%的幸福,帮助我们重新发现内在的力量,拓展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