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从来都是一个美好的话题。对个人,培根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学习数学使人精密,物理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对民族对国家,孔子言: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为治理国家根本是靠教育。现代人力资本理论同样告诉我们,教育投资对
《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NO.1(2018版)》聚焦中国民办培训教育,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发展与改革研究所组织民办教育的研究者、从业者共同撰写,具有较强的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民办教育蓝皮书: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NO.1(2018版)》对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面貌进行了梳理,系统分析了中国民办培训教育的基本
本书通过理论研究,对教育协同发展的平台体系进行再认识,将教育各要素与政策、经济、人口、科技、环境等要素结合起来,研究各要素之间的运作方式,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开阔视野,为实现区域教育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新视角和理论指导;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人口、产业、科技等与教育息息相关的影响要素,摸清三地各级各类教育的底数,找出各地
《微光·炬火》一书讲述美丽中国支教十年来的成长故事、老师们的支教故事。是中国农村公益教育成长与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对这一支教项目的一个非全景式动态记录。 该书详细记录了众多优秀的年轻人离开大城市,来到偏远农村,与青山绿水、稻田星空和农村孩子相伴,并且带给孩子们梦想、知识、眼界与力量。书中描述了来自五湖四海
本书以政府供给为视角系统探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问题,试图以规范和实证研究方法,分析与阐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如何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在“生态化均衡”这一理论研究框架中,围绕城乡义务教育政府供给制度的历时性变迁,从理论、历史和现实等多个维度探讨政府的义务教育供给责任和机制演进,并给出具体解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教育关系和教育职能发生了转变,地方政府成为中国教育转型的重要推动力和地方教育改革的主体。因此,地方政府层面的基础教育改革就显得异彩纷呈。《BR》本书以中国社会转型作为大背景,以政策分析作为基本框架,梳理地方教育改革的背景、现状、特征、问题及其关系结构中的矛盾,进而从合法性与有效
《民国课堂:教学方法的变革》从历史发展的视角,秉持客观理性的原则,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统计分析、案例研究、比较鉴别等研究方法,试图生动、形象、立体地描绘出一幅近代教学方法的演进图,带领读者体会那一代教育同人的理念和作为,以引发教学理论的探索者、教学实践的改革者和家长的深入思考,使之不再人云亦云,不再迷茫和焦虑,终使学校教
《县域义务教育教师质量监控问题研究》以县域义务教育教师质量监控问题为研究主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梳理了县域义务教育教师质量监控的理论框架,建构了县域义务教育教师质量监控体系;从专业维度、利益维度、过程维度论述了县域义务教育教师质量监控不同监控主体的条件、监控内容、监控特征、监控限度的解决;对县域义务教
《斯里兰卡教育、语言与社会发展研究》是张荣建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对斯里兰卡教育、语言和社会诸方面进行综合研究的成果,其主要内容是从历时和共时的视角研究斯里兰卡教育、教育语言政策及社会发展和未来趋势,包括斯里兰卡的教育改革、双语教育、教育模式和传统及全球化视野的斯里兰卡高等教育;语言态度与语言维护、语言与社会态度和认同、语
本书是一部回忆性文集,通过李沛文先生生前的同事、朋友、亲人的描述,回顾了李沛文先生爱党爱国、廉洁奉公、勤勤恳恳的一生;歌颂了李沛文先生为了祖国的农业科学教育事业而废寝忘食、呕心沥血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