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辑作者关于宋代文学方面的撰著,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宋代诗文,重点是北宋诗文革新方面的论述。既有关于宋诗审美意识、北宋诗文革新地域因素等方面的宏观梳理阐发,也有对“后西昆体”、北宋真宗仁宗朝京东文人士风文风、范仲淹双重人格、南宋范成大“以笔记为诗”等不同个案问题的挖掘考论。二是关于宋词,有对词倚声合乐相应文体
周瘦鹃对民初及五四时期的翻译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译作较早的拥有了“现代性”的标识,同时使中国翻译、编辑及出版标准进入了新的里程碑。就翻译家而言,他处于承前继后的特殊地位,作为文学翻译的先驱,开创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的新局面。本书,王敏玲在初始之章便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对周瘦鹃的翻译生态环境进行了综合考察,从时代背景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40)
梅娘是中国现代文学目前颇具个性的一位女作家,与张爱玲并称为“南玲北梅”。本书以梅娘及其创作为研究对象,在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文本细读、史料搜集,梳理了梅娘的生平与创作情况,重点对其小说的思想内涵、叙事话语、艺术视角进行分析,探究其散文的社会主体性建构与个人主体性建构,阐述其书信的家国情怀、女性意识、
无论在中古时代还是在现代中国,物与人都在不断移位,界限被打破,文化被混杂和融合。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是游历:头脑中的游历,身体的游历,无论是前往异国他乡,还是从北到南或从南到北,无论是进入佛教的乐园净土,还是游观幽冥。把行旅经验记载下来,使作者得以把这个世界的混乱无序整理为有序的文字,在这一过程中找到意义,找到一定的图案
《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细致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认为道是文学的本源,圣人是文人学习的楷模,经书是文章的典范。把作家创作个性的形成归结为才气学习四个方面。本书稿每篇选文由原文、译文、题解、注释、评析五
这本书是文学报40周年庆典用书,内容集结莫言、铁凝、迟子建等国内一线作家的写作观,可以说是中国文坛力量的集中展现。这是一条宽阔河流,源远流长。这也是一片辽远星空,每一颗星星自有其光华,璀璨交辉,汇入属于中华文化的星辰大海。《文学报》创刊至今的40年,这些来自前辈名家为我们所撰写的文章中,有坦率的写作经验,更有赤诚的文学
福州林浦村是林氏家族世代居住地,是历史文化名村,也是琉球闽人三十六姓祖籍地之一。福州林浦林氏世代治《春秋》、修方志、能诗会赋是福建省著名的文学与科举家族。林氏共有进士14人,家族授官者66人,尚书5人。《明史·林瀚传》云:明代三世为尚书,并得谥文,林氏一家而已。邵捷春《闽省贤书》认为林氏是福建世家。林瀚是
三国想象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构建,就连建安本身也是后来形成的概念。早在三世纪后期,人们就已经带着怀旧的向往阅读建安时代的作品了。在后世浪漫化的三国叙述中,建安的意象,以其饮酒宴游、英雄气概、文采风流和男性情谊,一次又一次地复归,无论视作为潜文本,还是作为明确的主题。它渐渐地代表了一种失落的丰满,这丰满却从来都只存在于想象之
本书聚焦于中国城市叙事的“历史演进论”“传统特征论”与“现代转型论”三大核心论题。首先将发生现代转型前的城市叙事历史划分为宋前、宋元、明清、近代四个阶段,确立为“都城圣咏”“市井俗调”“城镇和声”“都市变奏”四个时期,第一次系统论述了中国城市叙事的发展轨迹和演进脉络;其次,通过对演进过程的完整梳理,探求城市叙事发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