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既实用又使人晓理的书法工具书,一本以专门介绍书法用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巧为重点的大众性书法读物。 本书除作者自身书法实践经验积累选粹外,还借鉴和引用了诸多古今贤达对书法用墨的研究论述,内容丰富充实,图文并茂,文字朴实,叙述简明易懂,针对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强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本书虽有一定的书史阐述和书论铺垫,
针对人群: 本书为艺战到底·艺术考研复习指导系列丛书之一,是专门针对书法专业考生有效记忆中国书法史考点,从而编写的考试辅导用书! 涵盖内容: 本书用思维导图形式,详尽系统地梳理了我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演变过程,涵盖了甲骨文、金文、篆书、草体、分书、楷书、帖学、碑学、碑帖九个部分,内容十分全面,涉及研究生考试的
"本书以书写训练为中心,分为毛笔与硬笔两大板块,突出技法分析与分解训练。毛笔书写训练,主要从笔法、字法、章法、墨法等方面对经典楷书、隶书、行书作品进行解析,以楷书部分为重点。硬笔书写训练,分为钢笔、粉笔书写训练,以符号化训练为中心,以实用书写为落脚点。书写的符号化是本教材创新之处。各章节既有独立性,又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清代乾嘉时期,学人游幕之风盛行,对学术发展影响深远。综观乾嘉幕府,以乾隆(1735-1795年在位)后期至嘉庆(1796-1820年在位)初年朱筠(1729-1781)、毕沅(1730-1797)、阮元(1764-1849)三大幕府最具规模。本书以十八世纪晚期的毕沅幕府为重点,探讨游幕学人如何将汉学风气与金石学成果引入
颜真卿《西亭记》残碑原由林霄、陈钦夫妇及近墨堂书法研究基金会收藏,碑身四面环刻楷书,碑阴上部浅刻有篆字“柳文畅西亭记”,碑石所刻字体和笔法风格与颜真卿真迹书法风貌一致。属颜真卿书风完全成熟阶段作品,也是颜真卿从未露过面的一件书法作品。相较于我们目前所见的颜氏作品,碑刻原石的存世数量几乎寥寥,此作也愈发珍贵。这件残碑是目
《字迹:字体设计商业项目实践》主要内容为商业字体设计,对于字体设计的理论知识进行透彻讲解,并配以详尽的设计案例。全书包含6章:第1章为字体设计基础知识,以梳理字体设计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第2章为字体设计的各种玩法,展示设计中的实践方法;第3~5章是对字体设计理论与方法的延展运用,分别以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品牌字库设计为
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出土书法文献得到各界高度关注,相关考古研究成果显著,既是古文字学和历史学领域的重要研究资料,也为当代书法学习、创作与研究的拓展提供了新的依据和视角。中国书协组织国内书法界、史学界、文字学界等相关专家学者,以学术价值与艺术价值为依据,对新中国成立后出土书迹进行遴选,议定出版碑帖类目。本书为”新中国新发现
篆刻是中国人特有的文化符号,其源头可溯战国,秦汉时期蔚为大观,移至明清文人介入,风格流派林立。民国时期的篆刻延续传统脉络,受时代洗礼又形成了特有的流风,在民国京城印坛中,张樾丞无疑是极具有代表性的篆刻家。同古堂1935年初版《士一居印存》,宣统皇帝、民国总统徐世昌、文坛巨匠周氏兄弟、书画大家张大千,溥心畲等用印皆列其中
此书为蒋力余历时十载,深入研究书法家言恭达而撰写的美评专著,对当代书法家全方位深入研究之力作。独辟蹊径,站在哲学、美学的高度,以草书创作为突破口,对言恭达的综合修养与诗书画印艺术作全景式描述,从意境的高度予以透彻解读,思想性、学术性、艺术性、知识性臻至有机统一,宏观、中观、微观之把握准确到位。另外,还对言恭达的书学思想
本书是配合基层农牧民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汉字练字帖。书稿共选取了300个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常用规范汉字,以楷书形式书写,每个汉字均标注拼音、演示笔顺,可先描红再独立练习书写,另在开头附有28个基本笔画及描红练习,且每个字都对应附笔画数和组词,帮助学习理解。字帖形式简单,但识字、习字功能兼具,易学易用,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