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作者多年来极具代表性的文学评论文章,归类为三大主题:一是以当代文学的专题研究为重点,兼顾作品作家、文学现象评论;二是关于“80后”文学专题研究,主要探讨“80后”文学形态与特征,以及由此展开的多元文化现象;三是关于“本土化”写作的批判性研究,针对广东地域文化现实状况,力倡广东本土化写作的可持续道路。本书作者江冰
本书作者以归有光和桐城派作家的文本为中心,在简要概括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归有光与桐城派的文本作出了全新而具体的解析,重点在于通过归有光对桐城派的影响研究,以期能够揭示归有光与桐城派之间的渊源关系,从而得出结论:归有光是桐城派文学的直接源头,是桐城派文人学习并试图逾越的目标,是桐城派得以发展壮大的风向标,正是在他的影
本书由探究张爱玲的本名入手,对“张爱玲本名张煐”这一张学研究的头号铁律提出质疑,从而引出对中国延续几千年、至今仍阴魂不散的宗法父权的批判。全书围绕“无主文本”这一核心概念,试图在历来张学研究以考据、传记、书信为“本”的方法论之外,探寻一条“文本化张爱玲”的全新文本阅读模式,充分挖掘文本的不确定性、文本的开放与自由(字游
政序与文采:文道之间的《文心雕龙》
本书主要选取了《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1959~2000年期间山师学人发表在《山师学报》上现当代文学论文,属于学报文粹书系的一种,可以展现学报的发展历史,也折射出了中国学术的变迁的历史。其所选取的优秀论文作者大都是在现当代文学研究方面具有全国影响的学者,内容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文学思潮和文艺理论等方面。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发展论》是一本学术专著。作者在中西方现代文艺理论的指导下,从文艺批评的意义、职能、视野、方法、主体、立场等角度,对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的发展历史进行了总结、反思,借以重新认识当代文艺批评的地位和价值,从而为建构具有现代文化品格、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知识结构的中国特色文艺批评学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依据,为推动和
本书系统论述了近代文化保守主义学术流派的文论成就,梳理了中体西用派、国粹派、东方文化派、学衡派、现代新儒家作为学术共同体的谱系,论及文论范畴和命题五十余个,涉及张之洞、沈曾植、陈衍、辜鸿铭、章太炎、刘师培、黄节、黄侃、梁启超、章士钊、吴宓、胡先啸、易用形、陈寅恪、熊十力、马一浮、梁漱溟、钱穆、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徐
在当代,乡村叙事成为文学书写的主要内容,在不同时期形成相对统一的叙事主题。《论中国当代乡村叙事的主题变迁》从当代乡村叙事作品文本出发,运用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对当代乡村叙事的主题呈现形态和主题价值进行审美观照;分别论述当代文学史中十七年时期、新时期、新世纪等不同历史阶段的乡村叙事主题内涵和价值取向。此著以当代典型乡村叙事作
《文学地理学》辑刊是中国文学地理学会的年会论文之精选,由曾大兴等主编,每年一辑,已出9辑。作者均为中、日、韩三国从事文学地理学研究的学者。本辑刊设有“文学地理学学科建设”、“文学地理学宏观研究”、“文学地理学基本理论研究”、“文学地理学方法研究”、“文学家之地理分布”、“区域文学地理”、“文学地理学应用研究”、“国际视
本书综合运用历史学、文化学、民俗学、语言学、比较文学、文本细读、人文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等研究方法,遵循“文化还原”和“双重发现”的探索路径,对两湖现代文学文本、传统典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三重参证,双向考察地域文化视野中的两湖现代文学创作和两湖现代文学中的地域文化书写。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的两湖现代文学,在历史叙事、武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