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析了2020~2021年成都文创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机遇挑战和方向任务,认为迈入“十四五”,成都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新征程,加快跻身全国文创强市行列,文化发展动力更加强劲,文化消费需求更加旺盛,文创市场空间更加广阔。未来,成都必须发挥成渝极核城市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抢抓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成都都市圈文旅融
本书在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组织,吉林省旅游协会、吉林省文化企业商会协助,聚合省内文化和旅游研究领域专家,对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进行了具有连续性和针对性的研究。本书包含总报告、文化篇、旅游篇、企业篇、地区篇、专题篇六个部分,反映了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呈现的多个亮点。本书一方面深刻分析了吉林省文化
本书围绕广州建设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回答了什么是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归纳、总结和分析了广州当前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发展状况,提出了广州建设独具特色、文化鲜明的国际一流城市的可选择路径和具体策略。书中回顾了城市文化的理论基础与建设国际一流城市的现有研究成果,从理论研究和现有城市评估体系两个层面分析
本书以“文旅文创融合发展”为主题,分总报告、专题报告、案例报告、综合报告、区域报告和附录,对河南省2022年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对2023年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具体的发展建议。河南省以文旅融合战略为抓手,持续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探索文化旅游新业态,推动文化旅游
本书在内容上分为“总报告”“分报告”“地区篇”“借鉴篇”四部分,在总结“十三五”时期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十四五”时期三地四方如何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保持地方特色,借鉴国内外城市群或都市圈相关经验,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完善服务功能、强化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切实提高教育服务水平与能力,从而实现“十四五”
民间话语作为一个被遮蔽的自由、鲜活的文化思想与诗学资源,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语境下,与知识分子精英启蒙话语、政治意识形态主流话语等紧密交融在一起,极大适应并促成了中国诗歌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本选题围绕民间话语与中国新诗的现代性、大众传播和本土接受等问题,阐释了民间话语丰富复杂的诗学内涵,民间话语作为诗学资
本书是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暨基地2021-2022年度的科研成果汇编,旨在响应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首都文化的号召,对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进行追踪调查,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理论深度的研究分析,以期提供行之有效的咨询。本书共分五部分:第一部分是《深度报告》,收入了文化院暨基地课题组撰写的长篇报告《
这是我国第一部乡村文化建设蓝皮书。它的问世正值我国“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年;正值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农村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的胜利之年。在这个重大时间节点,回顾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历程,洞观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走向趋势,展望我国2035年“文化强国”目标和“第二个一百年”所承诺
本书为八卷本《松江人文大辞典》之一,以旅游文博与建筑为主题,全书收词近2000条,采用辞典形式,全面介绍松江的旅游资源、旅游景点、旅游设施、旅游节庆等;介绍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文物保护、修复和展示等;介绍松江区内具有人文意义的古建筑、园林、桥梁等。
本年鉴由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主持编纂,是社会各界和国内外关心支持文化工作的人士了解和研究浙江文化的信息资料工具书,具有资政、存史、交流、宣传浙江文化和旅游的作用。主要记载了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与浙江省有关的主要文化和旅游事件。为便于读者了解始末,个别条目适当上溯或延伸。全书设图记,特载,特辑,概览,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