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第三版)系统介绍了中国美术的发展流变,把中国美术史看做是由历代美术作品、美术现象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审美趣味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发展史;分时期、分阶段对历史上的美术现象、美术流派的发生和发展进行具体到位的论述和阐释。《中国美术史》(第三版)以论带史,史论结合,尚变求新;在尊重历史的基础
本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书稿先是通过分析主流现代主义设计的文化现象,归纳其中的特性,总结表象背后的思想动机和文化内涵,分析物品背后的挂念模式和艺术表现等内容,澄清对现代主义设计本质上的误读和教条化的理解,为定义中国现代主义设计做好铺垫。其次,基于整体多维的学术视野,研究从中国早期现代主义的设计现象入手
这是一本艺术史学科导论性质的著作,也是一本艺术史学习经典指南。此书对学科内最重要的基础知识进行了清晰而不流于表面的概述,其所关注的不是包含诸多艺术家姓名和风格的艺术史,而是艺术史本身,即研究对象、媒介材料、理论方法、发展趋势等,讲述准确、精妙。作为一门学科,艺术史最早于19世纪在德语国家兴起,因此向来有“艺术史的母语是
本书是“异动2019中国当代艺术家国际交流活动(美国旧金山)与论坛”的配套书籍,以论坛对话与艺术家参展作品为主要内容。本次巡展为全球巡展,该展是即北京、上海、东京展之后的第四站,旨在向国际同行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精粹,艺术家主流创汇理念及整个国内艺术尤其是当代绘画艺术的最新成果。集中展现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当代艺术中坚
本书包括全国美术家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百年风雨、百年奋斗、百年辉煌和奋进新时代的滚滚历史洪流中,汲取滋养,激发灵感,创作出一批讴歌人民、讴歌社会主义、讴歌改革开放、讴歌新时代、讴歌红船初心的美术精品。征集创作的作品包括国画、油画、版画三个画种,回顾百年来奋斗历程,反映百年来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展望新时代中国特色
《从美育到美校——兼述郑锦与中国近现代美术教育(1912-1925)》史料详实、内容丰富,以对北京美术专门学校首任校长郑锦先生的生平研究为核心,展现了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创立与早期探索实践。主要涉及“晚清兴学”与蔡元培“美育思想”的提出,第一所国立美术学府的创立和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初步完备,直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社会生态混
本书为美术节的配套图册,记录第七届美术节的整体活动情况,收录美术节期间200余个展览的相关展讯及作品。该活动的举办以及同名图集的出版为进一步促进我省文化繁荣兴盛的新局面发挥着持续而积极的作用。
本书是对2019年度国内艺术学门类各学科发展状况的一次年度扫描。本书介绍了艺术学门类下属全部五个一级学科的年度发展概况,即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和设计学。围绕学科动态、问题聚焦、专题研究三个方面,本书既有对学科发展情况的全面扫描,也有对重点问题的聚焦和分析,还有对典型案例的延伸探讨。
次旺扎西教授1963年生于拉萨,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画家,策展人。曾先后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挪威奥斯陆国立美术设计学院、挪威科技大学建筑与美术学院攻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以布面油画和装置、摄影影像等现代艺术形式创作当代艺术作品,该稿为其作品集。作品集分为两部分:(1)绘画部分:包括早期的超现实绘画
边巴琼达是西藏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主要以布面油画、布面丙烯、装置、摄影影像等多种现代艺术形式创作当代艺术作品,该稿即为其作品集。作品集分为五部分:(1)碎片缝补:作者创作的绘画作品部分,作品通过各种关于拉萨的记忆碎片、场景和符号来描绘作者成长的拉萨,就像缝补衣服一般,再现一个个人化的拉萨;(2)多元的嫁接:作品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