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上海航运运价交易所、阿里巴巴、一带一路的故事,力图论证四个论点:一是,全球化内嵌并脱胎于冷战的分裂进程中;二是,身份异质与规则同质,是中国融入世界的重大挑;三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望在升高,但是中国的起飞正处于爬升阶段,是不确定性风险*的时刻;四是,中国需要在自我克制与适时对外介入两者之间保持平衡。
英国脱欧对欧盟是一场灾难,特朗普会让美国再度强大,联合国毫无作用,冷战死灰复燃,科技的进步将会避免全球变暖的发生,世界变得越来越糟糕了,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 关于我们这个复杂的世界,世界各地的人们总是有无数的成见。它们出现在互联网上,出现在媒体报道中。无论是真的还是假的,我们都无法将其摆脱
中国超常规的迅速发展引发西方对中国的恐惧,西方现今的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理论无法诠释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陷入了理论焦虑和恐慌。在这一背景下,本书指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体现了中国外交从内敛和区域性逐步走向外向和国际化,打破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固有理念和模式,具有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四重意
公共外交能力是国家外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学界迄今对公共外交能力的内涵与外延未有深入研讨。本书分别从公共外交机构的统筹能力、公共外交人才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阐释,旨在对这一议题进行系统梳理。
中国与非洲国家的友谊源远流长,历代古籍中保存不少有关非洲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资料。本书通过梳理、研究这些珍贵的史料,编写了这部系统、全面、完整的古代中非关系史。以中国的历史朝代发展为序,从先秦开始,一直到清代,将中非关系在政治、经贸、人文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借助丰富的史料展现出来。从远古的“黄帝遣使大夏”到两汉的甘英出使大秦再
本书旨在瞄准国际关系学与国际法学的学科前沿,积极开展国内外同行学术交流,推动国内外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的进步,其多方位、多角度地对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进行了跨学科领域的研究,反映并评价了国际法经验分析的新浪潮,提出了跨学科合作潜力。
普利策历史奖提名,哈佛历史经典。哈佛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入江昭解读二战历史,从文化横切面剖析日美战争。 《权力和文化》挑战了对太平洋战争的传统假设。专攻日美事务的历史学家入江昭通过关注文化与国际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太平洋战争日美双方策略的真正含义,重新进行了震撼人心的评估。入江昭从两国文化角度审视日美战争,认为这场战争
本书以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决策为研究目标,通过对影响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决策的各种因素以及决策过程的考察,从新古典现实主义理论视角,以具体案例分析的形式探讨各类因素如何在其重大对外政策决策中起作用,同时考察参与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决策各机构的作用和决策机制化建设情况,以及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决策特点,进而评价巴基斯坦对外政策决策机制的
亚洲国际格局在20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发生了重大变化。该地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通过不懈努力,不仅获得独立,而且走上了发展民族国家的道路。新中国、美国、苏联等成为影响该地区局势的大国。在持续近40年的亚洲冷战期间,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影响。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冷战时期美国东南亚政策研究)成果,主要关注20世纪
《金印国家群的时代东亚世界与弥生社会》,通过大量的考古学证据并结合相关的文献记载,从东亚地区的宏观视野研究了日本弥生时代稻作技术体系的建立、定居生活的发生、社会的阶层化、区域性中心的出现、日本列岛与汉王朝之间的交流和关系,以及日本早期国家的出现等问题,是当前世界考古学倡导的在全球史观下研究地区考古学的一个典型案例。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