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旁征博引,论证了欧洲文明与中国文明碰撞并影响中国的历史,时间跨度从宋、元朝到20世纪30年代,范围涉及政治、宗教、思想、经济、文化、科学诸领域。其中既叙述了西方在诸方面对中国的侵略和渗透,也记录了西方与中国的正常交往,既提到了西方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恶果,也没有回避这种侵略和渗透给近代中国各方面带来的一系列有益的变化
《十七史商榷》由清代史学家王鸣盛撰写,陈文和等整理、校点,是一部以校勘、考订为主,又兼有历史评论的史学著作。本书主于校勘本文,将十七史全校一周,改讹补脱,计一千余条,每一条考订都有一个题目,各条字数不等,少则几句话,多的相当于一篇小型论文。十七史指宋以前的十七部正史,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
《国际中国学论丛》旨在介绍国际中国学(汉学)最新成果,推动在发生学与跨文化视域中多元文化的对话与相互理解,侧重中西文化的沟通以及在东亚文化内部寻求一种对当代中国的诠释,让中国在主体意义上成为世界之中国、当代之中国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之中国。
本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下简称两创)深化学理研究和应用对策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跨时空的新样态发挥其现实价值。在考察中国共产党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进程中汲取历史经验,在深入解读两创内涵要义中深化理论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省的具体实际,提出分区域、分众化推进实现两创的思路,并以
长沟流月去无声:自然中的文化属性
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从古人日常生活的一事一物开始。 慈禧太后亲自监制的胭脂,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豆腐是谁发明的,怎么发明的?你知道古代制冰藏冰有一套祭典仪式吗?考古学家声称古老的座右铭是原始人汲水用的尖底瓶,究竟对不对?……中华文化传统悠久而丰富,宛如浩瀚的星空,许多文化传统的起源或神秘,或有
本书选用的底本是上海图书馆藏南宋绍兴间淮南东路转运司刊本《史记》,旧题蜀大字本《史记》。存三十卷。半叶九行十六字,版心上镌史记书名和卷次,中镌叶数,下镌刻工名。书中有单学傅、徐渭仁、莫友芝、康有为等人识语。正文十六册,另附题跋一册,有熊会贞《札记》及杨守敬、康有为二跋。钤有“韩世能印”““泰峰审定”“杨守敬印”诸印。此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人民在迈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的道路上须臾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理念。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和丰厚滋养,迫切需要在青少年“成人”的过程中根植于心。本书紧紧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青少年茁壮成长这一核心问题,以较厚重的文化功底,并佐以较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被称为二十四史的纪传体史书为重要,号称正史,而其中的前四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受后人推崇,被称为前四史。前四史是纪传体史书的卓越代表,也是史学家研究先秦、两汉至三国时期历史的重要史料依据。本书就是对前四史的解读,主要内容包括作者介绍、成书过程、体例特点、内容特征、注释评价
《中华玄机》是王蒙近些年谈传统文化的文章与讲话记录的集合。虽谈玄机却不故弄玄虚,而是基于传统文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涌动,深入浅出地多角度解析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智慧,孔孟老庄皆如老友。全书分魂魄天下世道人心个性五部分,另附《我要与你讲传统(代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