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夏承焘全集》之一,收录其所著《词林系年》,影印出版。《词林系年》是夏承焘先生最重要的词学著述之一,纵贯唐、宋、金、元四朝,以年代为经,以词人行实为纬,以历史大事为参照,兼及词作考系。今次影印的《词林系年》手稿,原稿当有八册。
本书以详实的论述与深入的分析,带领读者领略那些才华横溢的作家在文学领域的内在力量,通过对这些作家及其作品的解读与鉴赏,旨在激发广大读者对于中国文学的热爱与兴趣,从而加深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体内容包括:鲁迅文学成就及小说艺术分析、《呐喊》《彷徨》中的悲剧艺术、《故事新编》中的反讽艺术、茅盾文学成就及小说艺术
本书为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07JA75100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本书着眼于对“苏门学士集团”成员之一——张耒的诗文进行个案式的研究,着力点在张耒诗文理学、心学等文化性溯源及研究。全书前半部分侧重溯考,后半部分偏于文化表达,同时兼顾张耒与“苏门学士集团”其他成员的交流情况。国内关于张耒诗文纵
李白,唐朝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是名垂青史的诗仙是洒脱不羁的侠客,亦是资深的旅行家与探险者。他的一生,堪称传奇。本书从李白颇具神秘色彩的身世讲起,以开阔的视野、细腻的笔触介绍了诗人李白跌宕起伏、精彩绝伦的人生经历,侧重于刻画李白的盖世奇才和豪迈性情,力求突出李白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浪漫情怀和宏阔高远的精神境界,带给读者新奇
寓言是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体裁,它篇幅短小、文字精炼、形象鲜明,常用比喻的方式讲故事、说道理,给少年儿童以有益的启示。 中国古代寓言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承载着中华先贤的智慧,折射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光辉。本书由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侯会执笔,精选近百篇故事性强、脍炙人口、适合孩子阅读的寓言,评注结合,并附以原文解读及
本辑收录论文二十篇,分为诗学文献杜诗学研究诗学话语词学研究新诗研究新书推介六个板块。收录论文有《宋代杜集编次考论》《基于文本范式的诗史书写与诗学建构》《明代乐府诗学研究的开拓之著》等,所涉论题多样,包括诗学词学理论研究、诗学词学观念演变、诗学版本考证、作家著述及个案研究、学界代表性优秀成果述评等。论文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书作者为中山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诗评论。书稿以朦胧诗诗歌文本为重心,结合相关的文学及社会学理论,探索朦胧诗是如何通过朦胧这一特质,在反映不谐和性的同时,寻求在诗歌中建立一体性的。全书分三章。绪论梳理朦胧诗的缘起,整理朦胧诗论争情况及其他相关研究,兼及分
本书是朱庭珍主要文学观点的个人总结,内容主要是基于作者的综合立场对各种诗学问题进行探讨论述,涉及诗体论、诗歌特质论、创作论、鉴赏论、批评论、美学等方面,其在注重总结前人之说的同时发表自己新的见解。不仅可视为云南古代文学理论的高峰,即使是对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也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在诗歌创作上,朱庭珍强调“宗正法”,
本书系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入选项目。在网络文学的诞生、发展和繁荣进程中,始终伴随着商业资本介入、文学形态衍变和相关政策法规制定等方面的大事。本书按编年的形式梳理自1991年至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领域发生的大事,每年从1月至12月,按时间先后罗列相关大事,尽可能标明具体日期。主要涉及资本运作、
本书选取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曾国藩、吴汝纶等多位桐城派主要作家近五十篇文章进行注释和导读,并为每位作家撰写人物小传,所选文章既有反映桐城派作家热爱国家与自然、关注民生与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又有桐城派文论思想的体现,使读者对桐城派的发展历程、总体性特征及艺术风采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也更深入地了解桐城派的流派特色和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