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载籍丰富,老子的思想看似冰山一角,却熔哲理、诗情、文化艺术为-炉,犹如陌上青松挺拔于高山,又似天籁之音共鸣于云海。本书《道德经》注译的困难在于古代语言和现代语言的转换问题,本书在把握章旨的前提下,既要彰显了其中所具有的含蓄蕴藉,又适合现代人的欣赏语言习惯。作者通过自己对《道德经》的毕生研究,为中国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更劝勉人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自岵是读书人修身养性,进德修业,完善人格的必读书。据说德国的数
本书稿以南宋初期宰执为主体,对它们的儒释道三教观念进行了整理研究。第一章对儒释道三教关系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第二章对南宋初期宰执的儒释道相关材料进行了整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个案分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是对代表性人物具体的展开,第六章是对南宋初期宰执三教观进行了总体论述,其中包含南宋初期宰执三教观的特征、成
《大学》为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自秦汉后就成为中国古代士人必读之书,宋元后,又被确立为儒学入门读物,位列“四书”之首。《大学》提出的以修身为起点,进而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以及通过自立而立人、自利而利他来实现人生理想的求学之道,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当今时代仍有裨益。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现代人的学习、生
本书以陈鼓应《老子校定文》为底本,同时汲取历代名家注释《道德经》的成果。全书由原文、对译、注释、导读、名家品评五部分组成。
本书是国内一批从事老庄学研究的学者所撰写的论文结集出版,内容有关《老子》《庄子》文本的考证,老庄思想的阐释,海外老学、庄学的研究等多个方面,书稿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本书稿汇集了刘玲、刘韶军、涂立贤等著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也有聂新等年轻博士的论文,其出版(包括后续著作)对推进老庄学和道家文化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华中师范大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周易上经第一;周易下经第二;周易彖上传第一;周易彖下传第二;周易象上传第三;周易象下传第四;周易繁辞上传第五;周易繁辞下传第六;周易文言传第七;周易说卦传第八;周易序卦传第九等。
儒家思想绵延两千余年,已经融贯于我们的民族性格当中,成为涵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源泉。近代以来,西风东渐,处于传统中国价值核心的儒学思想一再受到不公正的冲击与批评,一些因刻板印象和断章取义而滋生的误解亟需当代学者进行辨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曾强调,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
本书精选了《道德经》中经典并适合孩子阅读的语段进行注音、注释与讲解,再配上生动形象的场景漫画,以便让孩子们能更好地理解原文,明白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另外,作者还精心设置了“名师解读”栏目,其内容举一反三,形式灵活多样,结合孩子们的实际学习和生活,多角度谈感悟,希望可以让孩子们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本书内七篇注之较详,外十五篇、杂十一篇注之较简,最后附《拾遗》一卷以发挥未尽之意。其诠释《庄子》,大体以庄释庄,注重义理,时有新意,虽重在以道为宗,而间有会通儒佛之言。对于理解《庄子》的思想主旨和深刻寓意,以及更为系统整理地把握《庄子》文本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点校以《正统道藏》本为底本,参校清《四库全书》本、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