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文集自宋代以来即成为了各文学大家辑校、注释、评点的重点对象,但相对于辑校、注释方面的整理与研究成果,对其评点的整理与研究则因学界的长期忽视而成果不彰。本书从搜集、整理韩愈文集原始文献资料出发,以历代对韩愈古文评点作为研究对象,将韩愈古文评点的发展过程分为发轫和奠基期(宋代篇)、兴盛和拓深期(明代篇)、繁荣和巅峰期(
《元代文学散论》为元代文学研究的著名专家查洪德教授写就,由反映查先生对学术真知灼见的40余篇学术论文、序文和专访合集而成,文字内容涵盖了元代文学(诗歌、戏曲、文论、文集)、文人精神、民族关系、文学思潮、文化现象、具体作家作品,深入论述了元代文风、世风、文学观念变迁发展及对元代文学研究的思辨,尤其“附录”发论深刻,廓清了
本书内容皆围绕现代文学经典相关问题展开,上下两辑上辑主要为文学理论、观念等问题的辨析,收录第五届王瑶学术奖一等奖获奖作品《五四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学经典的重构》等6篇文章。下辑是对诸如《阿Q正传》《秋夜》《故乡的野菜》《再别康桥》等具体文学作品的赏析细读,收录8篇文章。
本辑从主要对明代文学各类典型主题展开论述,可分为“身份认同与诗学观念变迁”“古文与八股文文体”“文学人物”“文献考析”“戏曲与词曲”五部分,内容涵盖对诗、文、曲、词、小说体裁以及文本、文献等研究。既论及宋元明时期的“诗儒分合”观念,又关注明清时期江南文人的身份认同;既呈现弘治中后期长安文会的唱和情况,又阐释古文与八股文
本书系温儒敏教授在北京大学、山东大学讲授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讲稿节录,侧重对现代文学史上名家名作的艺术分析,示范多种解读作品的方法,引导对经典的阅读鉴赏。全书讲析26位作家的代表作,保留课堂现场感,新见迭出,有趣有料。可作为大学生选修现代文学课程的学习用书。选篇基本覆盖了语文教材中现代诗文选目,亦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学参考。
《女作家学刊·第三辑》是关于女作家及其作品评论与研究的理论性图书。著名学者阎纯德担任主编。具体内容包括名家论坛、宗璞专栏、葛翠琳专栏、乐黛云专栏、邵丽专栏、曾镇南专栏、汉学视野下的中国女性文学、中国女性文学史论坛、名家研究与文献、作家访谈、作家作品论、作家创作谈、儿童文学女作家研究、少数民族女作家研究、海外华
高熙曾(1921—1980),字荫甫,祖籍绍兴,生于北京一个书香世家。曾就读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师从孙人和、顾随、赵万里等先生,先后在清华大学、河北大学等校执教,在中国古代文学和版本学、目录学等方面造诣颇深。本书精选高熙曾先生学术论文23篇,按论诗、论词、论曲、论小说、杂论五部分编次。有的是曾公开发表的,有的是当年授课
此书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必修课教材,选入自古至今中国各类描写景观的文学作品,按地域分类,字数预计在30万左右。
本书以晚清至“五四”时期黄遵宪、严复、梁启超、林纾、王国维、章太炎、吴稚晖、胡适、鲁迅和周作人这十位“轴心作家”的文学汉语实践为中心,回归语言本位,沿着文学汉语的汉语造型、主体意识和文学形式等维度展开探讨,呈现语言层面的现代文学发生史。当汉语造型的“理”为现代之“理”,实践主体的“情”为现代之“情”,文学形式的“文”为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廉洁的相关论述处处皆有。笔者在收集资料、阅读文献的过程中,发现了非常多以刺贪刺虐、歌颂廉洁为主旨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廉洁、廉政、清正、贪利、清风、安贫、名利、钱财、金银、官吏、百姓、奢侈、公平”等关键词作为切入点,以诗、词、曲、文、小说、楹联等多种文学体裁作为承载物,自先秦两汉至明清,历朝历代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