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临证法要》是一部精炼解读中医经典《伤寒论》与《金匮要略》的专著。通过对经方进行科学分类,结合古籍原文与现代解读,深入剖析其病机、功效及临床应用,以期为中医临床工作者及学习者提供一份系统、详尽的参考资料。书中还涵盖使用禁忌与相似方比较,助力读者精准用药,传承经典。本书适合中医药工作者和中医药专业学生阅读使用。
本书是根据御医袁鹤侪收集的验方经整理而成。有其自拟或修改的配方,也有同道的秘方,还有各地送呈上来的秘方,对于上呈的部分药方的功用主治,还加了批语,并标明呈请人的名字。这些验方多散见于其手稿之中,今其曾孙袁立人先生将其收集整理在一起,并按补益、内、外、妇、儿、五官、美颜等分类,总计271首方,合而成册。本书的出版是对宝贵
本丛书主要是对中药发展历史上著名的古籍进行文字整理。除了记录原有本草专著的原始文字外,并对其植物、动物或矿物种类进行现代品种认证,根据历史记载及现在使用情况,分项述其性味、功效、古代选方或临床用方、现代研究等内容。每味药配以2-3幅彩图。《本草崇原》由明末清初名医张志聪编撰。《本草崇原》是历史上第一部注释《神农本草经》
本丛书主要是对中药发展历史上著名的古籍进行文字整理。除了记录原有本草专著的原始文字外,并对其植物、动物或矿物种类进行现代品种认证,根据历史记载及现在使用情况,分项述其性味、功效、古代选方或临床用方、现代研究等内容。每味药配以2-3幅彩图。《本草正》为药物学著作,共2卷,明代名医张介宾撰于1624年,为《景岳全书》一部分
本书在唐慎微《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基础上,进行大量整理、补充,并载述李氏发明与学术见解。本书虽为中药学专书,但涉及范围广泛,对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化学、农学等内容亦有很多记载。本书保存了16世纪以前大量文献资料,其中有的原书已佚失,有关资料可从本书得以窥见。本书刊行后,促进了本草学的进一步发展,倪朱谟的《本草
白头翁属植物在中国分布较广泛,且多个品种被收载于《中国药典》和地方药用标准中。在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过程中,发现了白头翁属一新种,根据其生境特征命名为岩生白头翁,对新种岩生白头翁的形态特征,药用价值和濒危等级等进行研究。本书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学博士后许亮教授编写,基于岩生白头翁的发现和确立,对中国分布的白头翁属植物
本书主体部分收录膏方、丸方,最早案例为民国十七年(1928),最晚案例为1958年,反映了祝老应用膏方调理身体状态以及应用丸方治疗慢性疾病的临证经验与学术主张。附录祝老学生何焕荣名老中医对祝老学术思想的简述,以及祝老家人的回忆文章,以期为历史留下一份近代吴门医派老中医的研究文献。
《中医经典处方》是一部汇聚中医经典处方的权威之作,旨在传承与发扬中医精髓,为现代医疗提供宝贵的传统智慧与治疗方案。全书精心编排,选方经典、实用性强、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覆盖了皮肤病、肝胆病、呼吸病、妇科病、男科病、心脑血管病、五官科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等八大类常见及复杂病症,书中对方剂的组成、用法、适应症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本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及《中药大辞典》等,结合关于有毒中药的现代最新研究成果,先概论有毒中药的毒性概念、毒性研究、解毒原理、减毒方法、临床表现与防治、管理办法,再分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100多种常见有毒中药,按照毒性成分、减毒方法、减毒原理、安全性评价、毒性反应、中毒救治、代表方剂、代表
有毒中药材是中药中药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人们对有毒中药材缺乏深入认识,因此时有因不合理应用而导致中毒甚至死亡的用药安全事件发生。本书稿首先概述了中药毒性的概念、分级、中毒原因等基本知识,然后结合最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中药大辞典》及古代中医典籍等内容,对常见有毒中药材从来源、生长环境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