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实际出发,全面系统的介绍了有关大气辐射自动监测站的建设、运行、维护等专业知识,涵盖了我国辐射自动站发展史、国际辐射现状、监测方案、质保方案和设备性能测试等,充分反映了国内辐射自动站成果和经验。主要内容包括: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技术发展历程和点位布设、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技术、我国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系统的安
近年来,发生在国内的几次罕见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2022年夏季长江流域异常高温热浪,以及2023年北京7·31特大暴雨等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社会风险。人们迫切希望了解,这些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否越来越频繁了?它们的发生是否和气候
本书共分九章,分别为我国水旱灾害、水旱灾害防御概述、监测预报预警、水旱灾害防御应急响应、水工程调度、山洪灾害防御、防汛抢险技术、抗旱措施和保障措施。
城市内涝风险极大影响了城市系统的平稳运行,对城市的安全发展提出了挑战。城市韧性建设在洪涝灾害防治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引导着城市的灾害治理从“灾后如何应对”的被动管理转向“灾前如何预防、灾中快速响应、灾后积极恢复”的主动治理视角。本书将城市韧性理念融入城市洪涝灾害治理范式,对城市洪涝灾害韧性进行概念界定、多维度阐
《云图》是作者的自投稿。天空中存在着形态变化万千的云,这些云看似毫无规则,但其实可大致分为十种类型,气象学称为“十云属”。这本书将带读者了解如何透过云的行进方向、云量、云高等种种现象进行观测,进而了解气象学这门有趣的学问。书中详细阐述了各种云的形状、特征以及降雨关系,并带你从传承数千年的二十四节气看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
本书为新疆县级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大气成分观测业务指导手册,共分为大气本底观测与酸雨观测两大部分。大气本底观测篇介绍了观测组织工作、温室气体、气溶胶类观测、反应性气体、臭氧总量、干湿沉降、样品保存、职责分工及数据获取等方面的规定、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酸雨观测篇从人工与自动酸雨观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重点介绍了酸雨观测报文编发
本书为全国气象部门征集的有关智慧气象服务和基层防灾减灾优秀论文选编,结集出版,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十四五”公共气象服务发展规划》、第七次全国气象服务工作会议文件,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强化气象服务核心技术,加快科技创新和气象服务机制创新。
本书聚焦于降雨型地质灾害时空信息服务与关键技术,通过融合多维地学信息图谱、微波遥感形变监测(SBAS-InSAR)技术及大数据云平台,以云南省怒江州为示范区,针对降雨诱发型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及可视化服务。研究利用高精度时空数据,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平台,实现对地质灾害孕灾、诱灾因素的信息化分析,特别是对
《山洪来了,如何防范与应对》在“完善自然灾害特别是洪涝灾害监测、防控措施,织密社会安全风险防控网,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本书旨在为山洪易发区的干部群众提供一套系统的山洪灾害应急防范应对知识,以期提高基层防范应对山洪灾害的能力,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范化解重大灾害风险发挥作用。本书不仅涵盖了山洪的成
全书共分为6章,第1章重点描述和分析2002年重大气象灾害和异常气候事件及其成因;第2章按灾种分析年内对我国国民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的干旱、暴雨洪涝、热带气旋、局地强对流、沙尘暴、低温冷冻害和雪灾、雾、雷电、高温热浪、酸雨、农业气象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病虫害等发生的特点、重大事例,并对其影响进行评估;第3、4章分别从月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