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避开了国际金融领域依赖日益复杂的校准模型,教会读者如何用简单的模型进行思考,并掌握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在分析了标准的跨期小型开放经济模型后,该书将不完善的资本市场、跨期扭曲和不可贸易商品等摩擦引入基本模型,以阐明经济对不同冲击的反应。书中还将货币引入模型,分析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实际效果。
本书主要是介绍西方新制度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自2010年初版以来,虽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在不断推进,一些成果挖掘得更为深入和细致,但总的来说似乎处于收益递减阶段,这就使得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框架体系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由此也就减少了再版的工作量。然而,修改还是需要的。在保持原有框架和基本理论不变的前提下,借着这次再
机制分析在博弈论领域有着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性。本书重点考虑了在不接近信息下,机制分析中的讨价还价模型的应用以及对应的激励相容约束。在讨价还价模型中,本书基于Baron-Ferejohn的基本模型,将参数内生化,并进一步结合竞争模型,探究纳什均衡以及纳什均衡分布的存在性问题,并期望通过理论模型的构建,进一步梳理和探究机
本书体系明晰、框架结构严整,涵盖了所有中级微观经济学的重要理论。本书更大的一个特点是作者运用了管理学和数学等方法,包括相关应用和案例,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可以在案例中学习、使用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机会。本书内容清晰易懂,且不乏启发性,能使读者学习到经济学科中的“真正的知识”。
本书以有限理性为基础,以交易概念为起点,以交易网络为结构,围绕交易系统演化主题,全面重构经济理论。作者利用这一革命性理论,以全新的视角揭示了股票投资者“动物性”、经济滞涨、社区贫困、赌徒行为等特异现象背后的经济学逻辑。
在过去的三十年里,经济不平等问题从经济学的僻壤中脱颖而出,成为美国及其他国家政治讨论的中心议题这一变化是由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引起的:许多衡量收入不平等的指标,尤其是美国在20世纪最后25年的收入不平等指标,近年来急剧上升。即便如此,许多人仍然搞不清政治家和媒体人在讨论不平等问题时究竟是什么意思。经济不平等是什么意思?如
本书着眼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本质需求,前瞻性地提出大力促进经济向质量安全型发展转变,全面实现经济转型升级。论述了我国经济全面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符合我国经济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也符合经济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入的内在逻辑,作者把两者巧妙地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视角。
本书汇集了列斐伏尔几项重要研究,对资本主义问题、当前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短期的实际解决方案,并进行了长远的意识形态反思。在某种意义上,本书可以被看成作者于一年后(1974年)出版的深具影响力的代表作《空间的生产》的一个宣言,列斐伏尔在书中所提出的问题亦能在其随后发表的巨著《论国家》中被找到。
本书从“认知盲区”入手研究制度的起源与变迁,突破了主流经济理论的一大局限。作者通过研究发现,节约交易成本并非企业产生的前提而只是“副产品”;节省交易成本也非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产生的主要因素,消除认知盲区的行为才是造就制度变迁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而制度变迁具有多向性和不确定性。
本书介绍了基本的经济理论,通过图表来清楚地展示重要的数据和解释它们的意义,以场景分析的方式解释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并讲述经济理论是如何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件相关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