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散文选评》是一部研究江西诗派开山之祖、北宋大书法家黄庭坚(号山谷老人、山谷道人,世称黄山谷)散文作品的学术专著。黄庭坚在北宋文坛与苏轼齐名,享有“元祐文章,世称苏黄”的声誉,本书在对黄庭坚存世的2800余篇散文进行分析、梳理、归类的基础上,选出其中50篇具有代表性作品作为研究对象,对黄庭坚散文作品进行了注释和点
《西厢记》是中国封建社会四大古典戏剧之一,《塞莱斯蒂娜》被认为是仅次于《堂吉诃德》的西班牙名著。这两部作品虽然诞生于它们各自的社会历史和文学思潮中,在文章结构和风格上都颇具特色,但它们之间存在多处明显的巧合。这些巧合不仅体现为其故事情节均围绕两个年轻人的爱情展开,还体现在情节发展、戏剧结构、人物特点等方面,特别是它们都
本著是笔者《中国儿童文学编年史(1908-1949)》延续的产物,运用“编年”的体例来爬梳新时期40年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出发点依然在于打破“以论代史”及“以论带史”研究范式的弊病,从史料出发,按照时间的历程梳理起一个个文学事件,而这种文学事件则勾联着与之相关的文学创作、消费的生态,从而规避和克服观念先行的问题。本书作
沈家本是我国融合东西方法律文明的第一人,是集法学家、法律改革家、法律思想家和法律教育家于一身的中国近代法律文化的奠基人;沈家本又是著名的律学家,对中国传统律学的研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同时,他对经史之学的研究亦成就斐然。沈家本也是清代诗学史上的一位重要的诗人,有600余首诗作传世。 沈家本的诗歌充满现实主义色彩,他通
本书力求在中国现代文学序跋这一视野中,进行序跋作品与著作之间的关系考察、序跋作者与著书者之间的关系考察,比照相关的文学史、文学批评等文本,全面深入地 了解认识中国现代文学序跋的本质,挖掘其魅力,考察作家序跋写作实绩。从而深化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阐释,审视作家的思想特质、审美追求与彼此之间的看法。
本书为学术专著。全书分为三编共十一章进行论述。书稿从空间生产的视角研究诞生于巴蜀大地的正一道空间的神圣化与宋元明清诗歌语境(题材)之间的关系,通过文本细读和诗歌分析来分析宋、元、明、清时期大量神仙题材诗和炼药服食题材诗的现象,探讨四个朝代文人的心理诉求和精神的寄托皈依,展示他们的人生观、生活观、自然观和社会观,表现他们
在唐代之前,?诗经?学经历了汉代?诗?学“今古文之争”魏晋?诗?学“郑王之争”直到唐初孔颖达奉敕编撰?毛诗正义?统一南北之学?诗?学复归于统一也体现了?毛诗正义?集汉代?诗?学之大成,那么实现?诗?学“统一”的关键是什么?要更系统、全面地解决这个问题?需从汉唐?毛诗?学之间的传承与发展再做考察。本书立足于唐代?诗经?学
李健吾(1906-1982),笔名刘西渭,中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文艺评论家、翻译家和法国文学专家,在文学创作、戏剧实践、文艺评论、外国文学翻译及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贡献。他也是上海戏剧学院创始人之一,曾任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首任主任,对上戏的创建和发展有奠基作用。本书包括李健吾的生平行状研究、文学/戏剧
书稿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成的是一部民间文艺学学术研究专著。民间文艺学在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之后,却在上个世纪末陷入了”低谷”论和”危机”论。学者们正积极呼吁和促进民间文艺学范式的转换以及推动立足于本体的理论体系建设。本书正是从这一现状出发,以”审美”为落足点,在尝试探究民间文艺学面临危机和困境的原因的同时
《〈格萨尔〉谚语警句选录》(汉藏对照)系玉树藏族自治州重大文化工程《格萨尔》项目丛书之一。由玉树藏族自治州《格萨尔》项目办公室组织专家编纂、翻译的。本书从99个《格萨尔》部本中,共选录翻译了4400多条谚语。内容依照格萨尔史诗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进行了排列。谚语属于纯朴的民间文学范畴,是一个个睿智老者对经验的精准概括,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