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史子集、东西文化间,发现寻常草木背后的文化意蕴。诗学、民俗学、博物学、本草学皆为所用,岁时、吃食、风物、文学、历史、艺术融于一体。那些有趣的、美味的、好看的、动人的,共同呈现出一个妙趣横生、古典诗意的草木世界。
本卷是《中国真菌志第十卷锈菌目(一)》、《中国真菌志第十九卷锈菌目(二)》、《中国真菌志第二十五卷锈菌目(三)》和《中国真菌志第四十一卷锈菌目(四)》的续篇,记述了我国膨痂锈菌科、金锈菌科、鞘锈菌科和柱锈菌科已知的12属117种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及分布,附孢子形态线条图115幅,并附参考文献及锈菌和寄主植物的汉名和学
本书分为蕨类植物门、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三部分,收录了卷柏科、木贼科、碗蕨科、中国蕨科、铁线蕨科、松科、柏科、麻黄科、杨柳科、胡桃科、榆科、桑科、荨麻科、苋科等草地植物。
本卷记载了浙江省野生或习见栽培的被子植物(含羞草科至茶茱萸科)26科,149属,447种(不计种下分类群,但浙江无原种的种下分类群以种计)。其中包括本志作者自《浙江植物志(新编)》编著项目启动以来发表的新分类群8个,新组合9个,浙江分布新记录属2个,新记录种27个,订正了14个以往错误鉴定种。每种植物均有中名、拉丁名、
本书内括:植物身体的小秘密;神奇的受粉方式;植物们播撒种子的战略;共生还是寄生,这是一个问题;恶劣的环境奈何不了我;御敌法宝大揭秘等。
本书共收集校园中种植的植物65个科121个属168个种、变种、品种,图文并茂,每种植物均配有精美的图片,重要部位配有放大的插图。详细描述了每种植物的主要形态学识别要点、地理分布、生长习性、繁殖方法和园林用途。
本书综合了国内外虚拟植物相关研究成果,在L系统的基础上创新性地应用虚拟器官的概念,实现了虚拟植物智能特征模拟。同时,引入了环境模型,将与环境的交互过程加入虚拟植物建模过程中,从整体上实现了虚拟植物地上部分、地下根系生长过程模拟和三维可视化。本书共6章,分三个部分。第1章为第一部分,内容包括虚拟植物研究现状;第2、3章为
《黑龙江省野生植物乌裕尔河湿地卷.上》共收载黑龙江省乌裕尔河湿地保护区内的163种野生植物,按照《中国植物志》收录顺序编排。《黑龙江省野生植物乌裕尔河湿地卷.上》拍摄了每种野生植物的全株、根、茎、叶、花、果等不同部位的照片,并标注了中文名、拉丁学名和别名,对每种植物都从植物学特征、生物学特征及其实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
大型图鉴科普系列奇迹博物馆致力打造一个全年无休、向所有人开放的纸上博物馆,展示万物的姿态。全书体例延续系列出版标准,以走进博物馆为编辑线索,将严谨权威的科学内容与浪漫复古的插图完美融合;每个章节就是一个独立展厅,分别展出动植物王国的一个独特类群。 《动物博物馆》 作者化身讲解员,邀请读者移步,参观一个个展厅无脊
《药用植物学》根据药学类专业教学标准及药用植物学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教材内容紧扣2015版《中国药典》,采用图文并茂的编写方式。《药用植物学》的内容包含植物的微观构造、植物的宏观构造、植物的分类系统,从低等的藻类植物到高等的被子植物,层层递进。教材从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和技能角度出发,每节设有学习目标、知识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