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楷书是中国古代书法艺术遗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金石学的兴起,使这个领域得到国内学者的的广泛关注,尤其是近现代,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丰硕,但也十分庞杂。清代学者研究的领域重在考据学、版本学、文字学等等,涉及书法的各个书体。但是在书法本体方面,魏碑楷书领域没有系统的全方位的梳理与研究,也没有对魏楷的生成、演化、发展有专门
本书为曾翔先生用了三年多的时间,通过对古印的临摹学习,零零散散的刻了有近300方,从这300方里面选出了100方集结出版。曾翔先生不是复印式地临摹,主要是从古人的作品里面找想要的东西,达到为创作所用的目的。有的印章,对它的文字造型比较感兴趣,就在相应的方面做了调整;有的呢在形式感上做点儿生发;有的印章气象博大精深,在处
此次“探索·发展·未来——寻绎·中国书法大厦书法学术高峰论坛”立足于当今书坛,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书法发展现状、书法审美的展厅化现象及可持续发展等主题,向海内外征稿,选出获奖文章10篇、入选文章30篇和入选题名文章9篇,即将邀请获奖作者和特邀专家一起召开研讨会并出版论坛文集。相信通过本次论坛的举办,将会对当代书学研究和
本书探讨了砖文内容与书写形式、砖文书法与字体演变之间的关系,考察了物质材料、身份归属、丧葬礼仪视角下砖文自身的书法风雨与艺术价值,探索了刻砖工匠的生存状态、反书现象的文化内涵、南北书法的融合统一等相关问题。
本书稿是一部书法艺术史料集。作者历时十年时间,对孝感地区古往今来的书法资源,书法艺术发展源流及特征,进行了一次系统梳理,汇编成册。作者通过查阅史志、调阅档案典籍等,民间走访,广泛搜集资料。该书资料详实,系统地展现了孝感地区书法发展史脉络,按时间先后顺序。主要栏目包含:书法人物、大书法发现、书法遗存、书法事件、书法论著等
《百龙腾飞》一书中的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多来自主编邹庆国先生十多年来精心收集或获赠的“龙”主题书法与篆刻艺术作品,加之今年八月份为出版此书特约有关爱好书法与文学的艺术家认真完成的。共百幅左右。
本书为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书法类书籍,2023年11月8日,是北京大学“文化书法”理论提出20周年纪念日,也是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成立20周年纪念日,至此之际,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全面总结20年来的理论成果、创作成果、实践成果,编纂一本《文化书法20周年特辑》,以展现北大书法在新世纪的发明之功和日新之态。本书的出版是
本册选自赵孟頫《真草书千字文》《行书千字文》墨迹本,分真(楷书)草书卷和行书卷。赵孟頫《真草千字文》,绢本,纵24.7厘米,横25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赵孟頫《行书千字文》,绢本,纵26.5厘米,横37.4厘米,藏于故宫博物院。所选《楷书千字文》继承并总结了“二王”真草两体的结体、草法,从体法上确立了它的范本作用。
邓石如为清代碑学书家巨擘,擅长四体书,其书法艺术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他的篆书初学李斯、李阳冰,后学《禅国山碑》、《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额等。他的篆书纵横捭阖,字体微方,接近秦汉瓦当和汉碑额。其书法艺术在当时就被人推为清代第一。本册《邓石如篆书》线条圆劲浑厚,结体方圆结合,是邓石
赵孟頫与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在我国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后赤壁赋》二赋全帖共八十一行,其中《赤壁赋》四十六行、《后赤壁赋》三十二行,署款三行,并有苏轼像于帖首。书于元大德五年(1301),纸本册装。前后二赋为赵孟頫同时所书,风格却略有不同。总体上分行布白疏朗从容,用笔圆润遒劲,宛转流美,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