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取汪曾祺先生谈生活意趣的篇章百余篇,计23多万字,分类编目,展现汪曾祺笔下的人物、风景、美食、草木虫鱼、历史、文化、艺术,让读者分享那个热爱生活与艺术、兴致勃勃的“生活家”汪曾祺那些焕发着神采、带着“汪味”的感悟。汪曾祺的文章,是生活的赞美诗,是感悟人生艺术的品鉴宝典,激发人们无论在什么境况下都始终“不废风雅”,保持
《乡村夜晚的光》是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的散文精选集,全书分为五辑,共收录《庄稼开花》《乡村的修辞》《水稻田的秘密》等六十五篇优秀的散文作品。其中《乡村夜晚的光》入选湖北省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理解题,入选《意林》杂志2024年7月下刊。作品文字清新质朴,情感自然真挚,既有对亲情的依恋、对家人的关
《奶奶的半个心愿》是中考热点作家孙道荣的散文精选集,全书分为五辑,共收录《穿过窗帘的光》《弯腰捡拾的童年》《小小的壳里住着你》等六十三篇优秀散文作品。所有篇目均为作者近三年创作,精选而成。作品文字清新朴实,故事感人肺腑,景色描写优美。其中,《奶奶的半个心愿》一文讲述了“我”的奶奶含辛茹苦把“我”养大、让“我”成人并寄予
本书是一部特殊年代的私人生活史。作者生于1958年,全书以散文的笔调,从不同侧面回忆了自己人生的前二十年,讲述故乡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自己的成长经历、读书生活,各种农活的劳作方式,家乡的特色吃食,父母的辛苦撑持,乡人的喜怒哀乐,自己青年时代的苦闷、向往直至考上大学改变人生的经历。全书以广阔而深刻的社会变迁为背景,展现
此不到十万字的书稿,乃上海著名报人、作家郑重在八十八岁时定稿的长篇回忆散文。郑重,字若清,号大泽乡人,斋名百里溪。1935年出生于安徽省宿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56年毕业于宿城一中,同年考入复旦大学新闻系,1961年毕业,分配到文汇报社。在文汇报工作近四十年,从事采访、评论、理论的采访写作及编辑工作。《文汇报》高级记者
本书是一本关于盐城色彩文化的散文集。盐城广袤的沃土为色彩文化的摇篮,从春秋战国起,盐城先民辛勤劳动,创造了海盐文化。美丽的滩涂资源成了野生动物的天堂,绿色文化注入盐城的肌体之中。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盐城的蓝色文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面对新时代的要求,盐城将色彩和文化有机结合,使盐阜人民在继承历史先进的文化基础上发展有
《上海老作家文丛(第十二辑)》收录了上海市作家协会三位80岁以上的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集。 邓伟志先生近20年来游历了50个国家,从社会治理角度、用明亮的世界眼光,写下了40多篇游记随想,合成游记作品集《西游漫记》。 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编审涂石老师的纪实作品《我的编辑生涯》,是其长期从事民间文学、民俗
本书成书时间跨越十二年,作者用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两个孩子的点滴日常。作者在观察,抑不住的惊喜常常来自对生命个体成长的赞美,在聆听,亦在被触动,在陪伴中丰盈孩子们的成长,亦在净化丰富自己的内心。从这个意义上说,此书不仅记录了父母和子女彼此的陪伴,也记录了他们共同的成长。
本书内容侧重于学生成长,以北京市润丰学校张义宝校长在学校学生成长专题工作中的即兴演讲、现场讲话、论文总结为主要内容及附录等多方面整理形成,紧扣学校日常学生德育、五五课程、“六节”节庆活动、年度月度学生总结表彰会等专题活动等,充分体现张义宝校长的核心教育理念、教育价值观以及教育情怀。
本书稿讲述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桂北山区小山寨里,孕育于田野、山川的各种各样的儿童游戏,共约40余种,每一种一篇文章,作者回忆在家乡的童年时光,有哭笑不得的趣事,有脑洞大开的发明,对大自然的描摹充满亲密和神奇,笔下的伙伴、家人有着鲜明的个性和浓浓的人情,全书主要有两种叙述风格:一是以游戏为主,详细记叙游戏的方法和有趣的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