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专著,将从大运河活态特征衍生出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特点进行系统阐述,充分关注大运河(京津冀段)文化遗产的整体价值,内容包括大运河的缘起与发展沿革、城市的兴起、文化遗产的构成、多维价值的再现、遗产体现的文化与智慧、物质与非物质的共生、遗传的活化保护、遗产文化的创意衍生等内容。用大运河文化遗产群的综合理念保护、传承、
“孩子从这里读懂中国”系列引领孩子走近五千年中华文明,了解我国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山水园林、发明创造、器具服饰等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孩子增长文化常识,丰富知识储备,领略通识教育,提高美学修养。《我们的诗词歌赋》是有名文化、美学大家叶朗教授和朱良志教授为孩子创作的中国文化普及丛书“孩子从这里读懂中国”系列中的一册。
《天津市地名词典》是一部以“地名”为主题的工具书,是地名普查成果转化的重要工作,是一部资料新颖,突出地名的基本要素、突出地名的文化属性、突出地名指代地理实体基本特征的地名工具书。《天津市地名词典》包含政区、居民点、城镇交通;自然地理实体;交通运输设施;科教文卫体等事业单位;名胜古迹和纪念地;农业和水利设施;工矿企业;服
《山海经》成书于战国至汉初,与《易经》《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全书共十八卷,记载了四十多个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四百多个神怪异兽,是一部囊括地理、历史、神话、民族、植物、动物、矿产、医药等诸多方面的百科全书。《博物岛:<山海经>的博物世界:植物》一书对《山海经》中的植物进行了博物学视角的专
本书是一本由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历史与成都文献研究中心”收集的综合性学术论文集,立足成都本地相关领域的研究,兼及其他地区历史文化与文献整理研究,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不同视角积极挖掘成都历史文化内核与文化精神。书稿收入论文共17篇,分为历史研究、人物研究、文献研究、综述札记四个部分,涉古及今
此书是一本关于理塘县的摄影集,展示了理塘县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等,本摄影集分为:自然风光、建筑特色、动物情趣、植物景观等部分,包括理塘赛马节、格聂神山、格木自然保护区、扎嘎神山、毛垭大草原等独具特色的人文风情和自然风光。该书出版对宣传当地旅游资源,具有积极作用。本书有很强的艺术价值和环境保护价值,值得出版
本书是一本从“附近”开始探索成都的城市指南书,全书分为:寻找一个成都;附近与城市;奇迹的日常;另一种成都想象,四大章节。包含:11个主题选题、3个趣味特辑、26篇专访文章、20个口述“成都故事”、70+来自全国的品牌及创意人。品读时感觉自己或在时空中打捞过去与当下的成都故事;或走寻水系街巷,串联城市肌理;或对话社区小店
本书收录了作者王志毅近两年访游浙东人文与山水景点的文章,游览的主体是浙江“唐诗之路”与浙东古运河。作者以步行的方式走完了“唐诗之路”的大半地方,并自驾沿着古浙东运河的路径,向东行至宁波,寻访当地古迹。这些文章的内容主要关乎浙东的人文与山水,大约以自然山水为经,人文历史为纬,试图理解当地人们所面临的自然环境约束,以及他们
不观世界,何来世界观?这是韩寒电影《后会无期》中的一句话。世界很大,旅行很累,有没有一种躺平式的舒适旅行方式呢?随着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正式启航,邮轮旅游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本书是作者乘坐邮轮环游南美洲、加勒比海的旅行游记,描写了南美诸国、加勒比海岛国壮丽的自然风光,畅谈当地的历史和人文风情,记述了旅途中的
本书首次提出了“中国园林的理念之宗”和“中国园林的文化标杆”两大概念,尝试分析和探讨计成的《园冶》和陈从周的《说园》之间的内在关联及其主导理念和学术思想的相通与传承。计成的《园冶》是主旨研究中国造园学的古代大作,理念精深,体系完整,被誉为中国乃至世界造园史上部全面系统地提出和阐述造园理论、造园法则和造园技艺的开山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