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武教授,外国文学与翻译博士后,作家,翻译家,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文学文化研究、文学翻译研究和中外文学文化比较研究。本书对当代英美世界有重要影响的为中国文学文化走出去做出重要贡献的汉学家树碑立传,对他们的生平、成长背景、汉学求学过程、译介作品、译介发生、迻译理念及其影响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岩石的风骨与画家的情韵——论画家梁岩和他的绘画艺术;哲理意念象征——谈申身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论刘章诗歌的美学特色;湖海襟怀大雅情——王充闾诗集《鸿爪春泥》读后等。
本书是2020-2021年“北京年度评论推优活动”经过评选并最终选出的优秀作品集,围绕2020-2021年国内涌现的代表性文艺作品,展开深入探讨和解读,展示了当代中国文学、影视、音乐、戏剧诸艺术门类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宏大叙事与个体书写之间的交叉小径探寻、重构、拓展
本书内容包括三个重点,分别是:关于杜甫的研究,关于唐诗与民俗的研究,关于李白、王维、李贺、王国维等经典作家的专门研究。按照所收录文章内容,本书分为诗学与哲学的交融、典作家作品选论、杜诗学研究(一)、杜诗学研究(二)、外杜诗学研究、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一)、唐诗与民俗关系研究(二)和唐诗与唐史互证蠡测,共八个篇章,每一篇
陈训正作为协助宁波知府推广新式学堂的清末举人、全程参与辛亥宁波光复的主要功臣、主持编纂民国《定海县志》《掖县新志》和《鄞县通志》的方志名家、合作创办并具体负责《宁波白话报》《天铎报》《商报》日常事务的著名报人、1920年代末的浙江省府委员兼杭州市长、抗战时期
本书主要探讨了张爱玲的晚年生活及其创作体现的晚期风格。借助萨义德晚期风格的概念,作者着重剖析张爱玲移居洛杉矶之后的二十余年里那种极其复杂而困难的书写:在与二十世纪文学现代性的双重语境中,她扮演了多重角色,所谓文本也产生多重含义――不单包括她的作品,也包括她的行事,或许尤为奇特的――包括她的沉默。此外,作者还具体分析了其
本书共收录了作者已发表的二十余篇文学作品评论文章,包括《谈有关西藏儿童文学创作的重要性》《略论藏族当代儿童文学创作》《略论藏族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问题和出路》,以及对小说《<放生羊>的文学价值评析》等文章,为作者多年从事文艺理论教学和文学研究的学术成果。
本届“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作品报送以有关单位推荐为主,同时开通自荐通道。经过推荐单位初选,本届推优活动共报送作品309份,其中著作50部、文章259篇,经过初步审核,共有277份作品符合要求,进入复评,其中著作40部、文章237篇。按照推优章程和实施细则规定,最终评选出26件优秀作品,其中著作4部、文章2
本书分上下两辑。上辑是文史散札,内容涵盖乐府、宋词、清词、词史等相关内容,包括了作家、作品、文体起源、发展历程、文学流派、文学理论、作家作品的考据和研究等,重在知识性与普及性,兼及学术性与趣味性。下辑是诗词赏读,精选文学史上有影响力的作者以及诗词名篇,加以赏析、评论,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中华人文精神,为当下的精神价值塑造
本书是一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学术著作,是作者近年来写作的文学研究论文的合集,评论对象涵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一些文学现象、流派、作家与作品,如早期乡土派、社会剖析派、海派等流派,余华、格非、裘山山等作家的作品。全书重点论述了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核心观点是文学(特别是小说)是作家记忆的重现与改装,文学可以是作家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