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十讲,内容包括:阅读导引、语言研究的对象、语言单位、语料类型、事实与理论、命名与创新、类比与直觉、竞争性发现、跨学科方法、语言与国家。
本书是“韩礼德文集”(CollectedWorksofM.A.K.Halliday)第11卷的中文译本;1-10卷中译本已经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第11卷主要收集系统功能语言学创始人韩礼德在21世纪以来所发表的代表性论文12篇,分为三个部分。本书集中体现了韩礼德先生在新世纪以来的主要学术思想,充满了一位伟大的语言学家的
本书从意义分析出发,以建立一种以使用语言为主要分析对象以及表述工具的语言逻辑为追求目标,提出了若干与思想及其表达与理解相关的语言逻辑思想。全书所论及的“语言逻辑”与“自然语言逻辑”属于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表达。
本书研究中国外语教材160余年发展的历史。整部著作分为上下卷,其中上卷集中研究中国从近代至今的英语教材历史,包括清末篇、民国篇、新中国篇(含高等教育、基础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等部分),从历时角度全面地分析外语教材整理的时代特色,从共时角度透彻地观照教材史走向的实际内涵,探寻其内在的基本发展规律,夯实教材之基,展望未来,推
本书介绍了语用学的由来和发展、语用学的系统等内容,条理清晰地对语用行为理论新发展、语用学的新视角、语用学的界面研究进行了一一讲述,然后又深入分析了语用学研究方法及其新进展,对语境、合作原则、礼貌原则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并以现代文中的语言建构运用为例,对现代文中有关“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
本书从《诗》、《楚辞》、汉赋,再到唐诗、宋词、元曲,广义的诗词,可以说是中文表达艺术的精髓。所谓“口才三绝”者,盖指:幽默、赞美、拒绝。然而,诗词中的口才艺术,却远不止“三绝”。这是因为,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一样话样说,看你会说不会说。口才之精髓在于分的拿捏。本书告诉你代文人如何恭维、玩梗与婉拒口才表达的
本书通过全面梳理语类理论体系,建构分析框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讨论中美硕博学位论文摘要的共核成分,发现跨学科、跨语类、跨文化背景下学位论文摘要在语步、语句和词汇等方面的异同,挖掘其背后隐含的认知、文化和功能动因,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学科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证支持。本书既可为学术话语研究领域的学者提供研究借鉴,也可为需要撰
句法制图理论是在原则与参数框架影响下新近发展起来的生成语法分支,旨在为自然语言描画详尽的句法“地图”。本书结合具体研究案例,从较为宏观的层面介绍句法制图理论,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全书共七章。第一、二章梳理句法制图理论产生的背景、发展路径、核心理念与方法策略。第三至六章评介句子结构不同区域及构词层面的代表性制图研究成果
为对技术赋能外语教学实践的最新成果进行及时总结和推广,我们遴选了2021(第17届)语言智能教学国际会议的优秀论文,编纂《外语智慧教学研究前沿》一书,着重从面向未来的外语智慧教学回顾与展望、技术赋能的外语教学实践、外语教师发展、教学资源与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一线教师、研究者、政策制定者提供该领域最新的发展
空间关系可以是具体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也可以是人这一认知主体运用其想象能力、隐喻能力、识解能力和特定认知机制所构想出的视觉上或心理上的空间关系。具体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叫作现实空间关系,认知主体所构想出的视觉上或心理上的空间关系叫作隐喻性空间关系。具而言之,所谓隐喻性空间关系,就是认知主体所构想出的虚构性位移事件、抽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