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主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进程之研究,抓住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如“自我意识”“思有同一”“现实的人”“市民社会”“异化劳动”“对象性的活动”“实践原则”“唯物主义历史观”,阐明了这些概念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中的含义,以及在马克思自己思想中的演变和具体含义。这部著作在思想史叙述上所采用的方法论,则主要是逻辑的
本书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系列丛书》之一种。本书汇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各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研究室(编辑室、教研室)等撰写的年度(2016-2018)报告,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相关学科领域出现的各种理论与思潮进行了有针对性的研究、评析,内容涵盖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新闻学、国际关系等
本学习指导是教育部组织编写出版的国家规划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年修订版)的配套教学辅导用书。为了使广大师生更好地学习和领会原教材的知识要点,我们组织专家教授精心策划设计这本学习指导书。编写过程中,紧密联系教材的教学大纲和内容,按章节顺序编写。每章设置三个模块,即:学习要求、知识回顾、
本书共五章,内容包括:巴罗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基础和演进脉络;巴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审视;巴罗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巴罗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构想;对巴罗生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理论分析。
本书基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以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主题,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信仰建设的理论内涵、考察信仰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信仰建设的时代要求,从客体逻辑和主体逻辑两个维度着手,探究如何建构科学合理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系和系统有效的信仰建设路径。按
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史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丛书的主要内容系衣俊卿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0ZD&056,该项目已于2018年在国家社科规划办顺利通过结项)的结题成果。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的观念与文献收藏的历史,第二篇为
社会分工理论是理解劳动价值论的钥匙,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三次社会大分工奠定了社会基本分工,促进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为了能够全面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社会分工的理论,作者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摘录了400余条关于社会分工的语录,将本书分为23个专题,古典古代论分工、分工与生产、分工与商品经济、分工与资本等,并与中
本书是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重要著作。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通过对欧根·杜林在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领域宣扬的错误观点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揭示了这三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指出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
本书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论著。马克思在这部著作中扼要而通俗地阐述了《资本论》中的一些重要原理,说明了剩余价值的形成过程和工资的实质,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进行剥削的秘密。他指出,资本家的本质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工人阶级必须不断为提高工资和缩短工作日而斗争,才能对资本家的贪欲有所抑制,才能防止自己的地位不断恶化。
本书从绪论、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形成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形成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形成逻辑、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在当代中国运用与发展的路径、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的中国化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的当代价值等七个方面,对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思想及其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进行了全面阐述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