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命魏征、虞世南、褚遂良等大臣,整理历代帝王治国理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以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最后编撰而成的《群书治要》,是从14000本书和89000卷古籍中精心摘录,共65部,计50万字,为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作出很大的贡献。 本书
《北洋政府职员录集成》是大象出版社已出版的《清代缙绅录集成》的延续,精选影印清华大学图书馆藏民国北洋政府时期《职员录》及相关人名录50种200余册,汇编成书109册,每册约600页,灰度图单页呈现。该《集成》全面汇集了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制、官规资料和政界、军界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的主要人物史料,对研究北洋政府时期的历史人物、
本书以包衣旗人、主要是内务府包衣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包衣旗人的来源、身份、组织管理、人口构成、教育仕途、职事及社会关系等史实的考察,探讨包衣旗人来源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包衣组织起源、演变及隶属关系导致的分类分层的特征,探寻包衣“食皇粮、办皇差”背后清朝统治者在官僚资源、教育资源中为包衣提供特殊待遇背后的政治、社会、经济原因
本书依据60年来国内晚清政治史研究所走过的学术轨迹,对晚清政治史中的十个专题史研究分别做一回顾和总结。这十个专题史依次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史研究,第二次鸦片战争史研究,太平天国史研究,洋务运动史研究,中法战争史研究,中日甲午战争史研究,戊戌变法史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研究,辛亥革命史研究,清末十年新政史研究。本书大体采取了“
明清云南实施科举制度对于云南社会的发展与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对云南社会融入中央王朝主流社会意义重大。科举制度的实施,稳定了云南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及各民族,而整理这些重要的科举文献,并按照年代的顺序进行编年,能使人对科举政策、科举法规、科举观念一目了然,在直观的年代顺序中,更能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实施的具体情况。首先是
本书以汉唐之间为中心,分别考叙了两汉时期、汉末、孙吴与蜀汉时期、两晋之际、南北朝和隋唐之际士人群体的流动与文化交流的史实,通过对该领域有重要影响的重大事件、人物、群体的专案研究,力图大体勾勒出一条南北文化互动的线索。
《中国近代底层社会专题研究》依据大量社会调查研究相关的历史文献,运用历史学、人类学与社会学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中国近代社会底层群体的来源、人口数量、从事的工作、生活状态等进行分类整理,详细分析其呈现的特征,并根据社会变迁的具体情况,对底层群体的结构变化进行研究,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中国近代社会与历史的理解。
本书是一部关于清代监察制度的断代史,作者以《钦定台规》《清实录》及清代笔记和野史为主要材料,以时代为线索,以监察机构的设置、监察制度的指导思想、监察官员的人事制度和一些涉及监察官员的重要案件为框架,穿插清代监察制度的重要变革,对清代近三百年的监察制度之形态与沿革进行了整体性的梳理。以期为我国当前的监察体制改革提供历史经
本书以明代婢女群体为研究对象,突破以往歧视与压迫的传统解释路径,依托国家与社会的分析框架,从“规范空间”“内部差异”和“多重认知”等层面对明代婢女群体的生存场域进行了细密化分析,不仅从国家、社会和蓄婢家庭三个维度探讨了婢女群体生存的外在规范,而且还依据才
山东社会科学院《20世纪“乡村建设运动文库”》第2批书目《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概览》于1934年出版发行,《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及邹平实验区概况》于1936年出版发行。两书分别介绍了梁漱溟主持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和邹平实验区的基本情况,如研究院成立缘起、宗旨、经费来源、社会环境,以及研究部、训练部、实验农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