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地域通史性质的戏曲史著,涉及的史料较为久远,在中国戏曲史上居于十分独特的地位。本书专章介绍了清代对东北实行“封禁时期”被流放到黑龙江地区的流人带来的戏曲艺术,以流人程煐创作的《龙沙剑》传奇为代表的“流人戏剧”,是中国戏曲史上独有的现象;考察了朱春产生的时间,演剧形式特征,和以表现满族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剧目;记述
傅惜华(1907-1970),又名宝泉,北京人,满族,富察氏,著名戏曲文献学家、俗文学研究专家和藏书家。《中国古典戏曲总录》著录宋金元明清戏曲作品,计划分为八编,初编《宋金元杂剧院本全目》、二编《宋元戏文全目》、三编《元代杂剧全目》、四编《明代杂剧全目》、五编《明代传奇全目》、六编《清代杂剧全目》、七编《清代传奇全目》
本书作为作者的重要著作,论述了明清时期的剧作家及其作品,阐述了传奇、杂剧、短剧和花部的结构形式及影响。
本书分五个项目,内容包括:化妆造型基础知识、舞台影视艺术造型基础知识、舞台影视艺术造型特征化妆、舞台影视艺术造型性格化妆、舞台影视艺术造型特技化妆。
本书介绍了作者自2000年至今从事戏曲教育工作以来,对戏曲音乐所做的一些收集整理以及理论研究部分习作。该书共有三个部分:一,京剧锣鼓,汇集了京剧舞台上常用锣鼓,及该锣鼓场合使用的方法、节奏的介绍。二,京剧曲牌,汇集京剧舞台常用唢呐曲牌(大字牌子和清曲牌)的曲谱,及该曲牌出处、用法的详解。三,理论剧作,对舞台节奏调度、戏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丛书共21本,包括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专业五位博士生导师王泉根、梅子涵、曹文轩、朱自强、方卫平的理论专著以及2000年至2017年即新世纪以来培养的十六位优秀儿童文学博士的博士论文。 中国儿童文学博士文库集中展现了新世纪以来中国儿童文学学科发展
良辰美景:纪念昆曲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周年
苏州评弹简称评弹,以说、噱、弹、唱为特色,是苏州评话、苏州弹词的总称。在评弹数百年的发展史中,评弹艺人始终背包囊走官塘,活跃于江南各市镇码头,成为江南人民日常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评弹已入选*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州评弹数百年来生生不息,有赖于行之有效的世代传承。《薪火相传:晚清以来苏州评弹传承机制研
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是由中央戏剧学院倡议、发起成立的一个联系中国高等戏剧教育机构的常规学术型组织。旨在建立一个联系中国戏剧教育机构的有效机制,增进各院校的相互了解与交流,提供戏剧教学、研究和创作的广阔平台,促进中国戏剧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目前,全国(含港澳台地区)25所高等艺术院校及开设戏剧类专业的普通高等学校成为联盟首
《评弹艺术》对评弹艺术的传承与推广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苏州评弹是江南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流传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苏州评话也称“大书”,只说不唱,以一人演出为主,表演注重“说、噱”,演员在台上凭借一块醒木、一把折扇就能模拟世情百态。苏州弹词也称“小书”,有说有唱,一般以两人为主,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