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对影响我国沿海的风暴潮、海啸、海浪、海冰、赤潮、海雾等突发性海洋灾害和海岸侵蚀、海底地质、港湾淤积、海水入侵、外来物种入侵等缓发性海洋灾害进行了成因和特点分析;利用详实、丰富、全面的历史资料,首次完成了各类海洋灾害的时空分布和影响特征研究,开展了海洋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依据沿海各区域各类海洋灾害的特点以及造成的灾害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海洋与中华民族互相作用,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非物质及物质文化遗产。李夕聪、《人文印记/中国海洋符号》以城市为基点,致力于发掘这些遗产,展现海洋为中华民族留下的人文印记。全书共分黄渤海、东海、南海三个篇章,选取21个在海洋人文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北起丹东,南至防城港、三亚,沿着中国海岸线,自北向南排列展开
《海洋部落/中国海洋符号》将环中国海沿岸地区分成辽东、齐鲁、江浙、闽台、华南六个紧密相连、而又各具特色的地域。以每个地域为单位,展示海洋族群的历史发展等内容,力图将海洋社会族群的生产生活方式、风俗信仰等全景式地还原出来,让人们感受海洋部落的独特魅力。
大海是美丽的,当朝霞映红海天之交,它有着仙境一般的瑰丽。大海是迷人的,蔚蓝色的海水让每个走近它的人都充满遐想。大海是多情的,清风吹拂,海水悄悄漫上海岸,拥抱金色的沙滩。大海是恐怖的,当它愤怒的时候,海面会掀起干层骇浪,将航行的船只卷入死亡的深渊。大海是神秘的,在幽深、昏暗的海底,藏匿着一个个鲜为人知的秘密。
《图说海洋》系列收录了海岛、海港、深海、极地、海景及海洋生物,6个不同的主题,帮助你了解海洋的深邃与美丽。美丽的海岛、繁忙的海港、无尽的海景、神秘的深海、奇妙的极地和神奇的生物,一幅幅美丽的海洋图卷在你面前展开。精美的图片,优美的文字,翔实的知识介绍,将海洋的深邃、美丽、厚重向你娓娓道来。
本图册作为《中国近海海洋图集》的分册之一,主要包括潮汐能、潮流能、波浪能、海洋风能、温差能和盐差能的资源分布图、资源区划图、开发利用区选划图和新能源电站选址图等。本图册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和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共同负责整编。参加本项目的单位有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局靠前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
《中国近海海洋图集: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绘制了渤、黄、东海近海4个水文要素的平面和断面分布图,4个水文要素包括水温、盐度、密度和声速;绘制了渤、黄、东海近海的余流时间序列图。台湾海峡至北部湾近海4个水文要素的平面和断面分布图,渤、黄、东、南海的气温、3个海气通量要素、6个辐射要素和皮温的平面分布图。
我国大陆的东南方,是一片广阔浩瀚的海洋,诸岛如明珠般散落,这片海域是中国的南海。摊开地图,南海就像一只巨人的脚印,深深踩进亚洲大陆的东南部,在其边缘处踩出了一系列群岛和半岛。据历史文献记载,南海海名最早出现于周宣王(公元前827年至782年在位)时的《诗经》卷七之《江汉》诗中: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走进南海》一书以优美
《东南亚海上通道:航天遥感融合信息战略区位》基于环南海大国博弈的东南亚海上通道战略区位与多源空间信息之融合,以海洋地理空间载体的视角,图文并茂地阐述了类型有别、空间分布的几十个海峡通道,特别是马六甲海峡、巽他海峡、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巴士海峡、巴拉巴克海峡等,涉及海峡的位置、类别属性、水道特征、通道两岸自然地理以及重
《中国近海海洋图集:海洋生物与生态》共包括叶绿素α及初级生产力、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卵和仔鱼、大型底栖生物、大型底栖生物、游泳动物、潮间带生物、珊瑚礁生物和珍稀濒危生物、断面分布图、微生物和水母新种、概述共11个专业图件,包括图幅400幅。